潍坊市论坛

首页 » 分类 » 定义 » 潍坊逐梦沃野织锦绣潍坊传媒网官网
TUhjnbcbe - 2024/6/7 21:52:00
白癜风康复宝典 http://pf.39.net/bdfyy/bdflx/210817/9325167.html

田畴织锦绣,沃野好风光。初春时节,漫步昌潍大地,广袤良田和富民产业美美与共,美丽乡村与新农人交相辉映,处处洋溢着勃勃生机。在刚刚过去的“十三五”收官之年,山东省潍坊市农业总产值首次过千亿元,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元、增长6.3%,连续两年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速。“全国农业看山东、山东农业看潍坊”的新优势进一步凸显。

由表及里、表里相济。秉承改革创新精神,潍坊市牢记总书记嘱托,坚持新发展理念,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担当,坚定扛起创新提升“三个模式”的时代重任,深入谋划推进乡村振兴的思路举措,让“三个模式”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强大的生命力,交出了一份农业更有干头、农村更有看头、农民更有奔头的“三农”之变“潍坊答卷”。

工作人员在峡山区华以国际农业科技孵化器内移植菜苗

创新提升“三个模式”,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区,潍坊市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在解难题、答疑题、立新题中不断探索,当好标兵、走在前列。

乡村振兴的关键是融合发展。而融合发展的关键是解决“人、地、钱”三大难题。重塑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潍坊市推出落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20条”,从干部配备、要素配置、资金投入、公共服务4个方面,集成了“四个优先”支持政策,为乡村振兴提供全要素支撑,为破解“人、地、钱”难题提供“潍坊解法”。

落实“四个优先”,全市共选拔了23名熟悉“三农”工作的干部进入县市区党政班子,从优秀村党支部书记中考录29名镇街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设立乡村振兴基金,三年间累计撬动.4亿元工商资本投向乡村。

农业产业化发展到一定程度,需要迈过规模化经营这道“坎”。潍坊市以土地“三权分置”改革为抓手,形成了“2+6”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潍坊模式”——即土地流转和农业生产托管2种规模经营方式,现代农业产业园引领型、田园综合体提升型、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型、农民合作社连结型、家庭农场及专业大户流转型、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托管型6种农业规模经营主体类型。目前,全市土地经营规模化率达到68%。

破题“三农”融资困局,潍坊市加快建设山东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在全国率先推出“交易鉴证+抵押登记+政策担保+风险补偿+风险缓释+不良处置”的农村产权交易与农村金融相结合的服务模式,并已经在省内外部分地区进行了推广。

潍坊是个缺水的城市,却又一度饱受洪涝灾害之苦。推进乡村振兴,坚决要解除这一“顽疾”。自年以来,全市投入约亿元,加快建设农村饮水安全、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等民生水利工程,水利建设力度空前。

华盛农业公司工作人员在进行科研工作

“三个模式”的核心是农业产业化。产业化的进程中,如何将粮食安全的重担扛得更牢更稳?如何让产业化的体系更完善、更丰富?如何面对农业从“量”到“质”的深刻变革?如何破解外国种子主导产业发展的困局?

创新提升“三个模式”,必须要解好这一系列疑题。

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坚定把粮食安全放在首位。一方面,潍坊市牢牢稳住粮食生产面积,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另一方面,积极探索以土地托管服务为核心的农业全程社会化服务革命,“3公里土地托管服务圈”“党建引领、四社共建”为破题土地“如何种、谁来种”提供了有效的方案。

探索新机制新模式,扩展产业化的内涵与外延。

创新形成了“国有平台投资+专业公司运营+农户承包经营”现代农业园区“三方共建”模式、“高标准农田建设+土地流转+新型经营主体+智慧田园”四个全覆盖昌邑青阜公社粮食稳产增效新模式、高密宏基农机合作社“整村粮食生产托管”和安丘沃华大葱“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社会化服务模式,推动农业生产的全链条产业化。

探索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推行“村社合一”。通过合作社把村内的资产、资源聚合起来,大力发展规模农业、特色产业,优化农村生产要素配置,实现了村集体、村民“双增收”,全市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的村占比达79.37%。

在着力构建家庭经营、合作经营、集体经营、企业经营共同发展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同时,潍坊市也在不断引进农业龙头企业。正大、新希望六和、伊利等大项目的落地使得本地产业与国内龙头企业相融合,大大加快了农业产业化的进程,为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了新引擎、注入了新动能。

迈上供给结构更优、质量更高、带动力更强的发展新层级,更加注重农产品品牌、农业科技和标准质量,农业加速向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发展。

抓牢智慧农业,云计算、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与现代农业深度融合,初步建成慧种菜、慧种田、慧农机、慧养殖、慧监管五大基础数据模块。发挥山东(寿光)农村干部学院、潍坊职业农民学院作用,加快培训新型职业农民。

护好产业发展“命脉”,立志打好“翻身仗”。加快集聚国内外顶尖资源,全力以赴打造“种业硅谷”。建立国家级蔬菜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推动国家现代蔬菜种业创新创业基地建设,成立了国内唯一的蔬菜感官评价实验室;与荷兰、以色列等国家展开合作,建起了全国唯一的蔬菜分子育种公共实验平台,跨入了分子育种新时代。

当前,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各国农业发展也面临巨大风险和挑战。但危机中也孕育着新机遇。全球农业产业链正在重塑,新业态、新模式呈爆发态势,农业高水平对外开放亟需“快走几步”。

为农业开放发展探路!在农业产业化之后,潍坊市再立新题。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开局之年,国务院批准设立潍坊国家农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从农业产业化“一分试验田”到农业开放发展“国家试验田”,潍坊市踏上探索农业开放发展新模式、创新农业综合发展体制机制的新征程。

两年多来,先行先试和模式创新初见成效,国家支持的11条政策予以细化并形成《农综区支持政策实施细则》,创新跨境资金运作、贸易投资便利和产业园区融资成效显著,企业外汇收支结算效率和资金使用效率大幅提升,国产鲜姜打通了之前从未打开过的澳洲市场……

打赢脱贫攻坚战后,如何适应“三农”工作重心转移的新形势?潍坊市认真借鉴脱贫攻坚形成的行之有效的机制方法,把组织动员、要素保障、政策支持、协作帮扶、考核督导等做法过渡到乡村振兴上来,推动扶贫政策体系逐步融入乡村振兴政策体系,在新战场再创新辉煌。

解难题、答疑题、立新题,潍坊市高度重视示范带动、典型引路。

乡村振兴“十百千”示范创建工程数量居全省首位,争当乡村振兴带头人、带头村“双争双带”活动持续开展,表彰奖励十佳种田能手、十佳养殖能手、十佳农村电商、十佳家庭农场。年初,对5大类、78个先进典型进行了表彰。

串起“点线片面”,崛起“样板群”,乡村振兴的脚步越来越坚实,道路越来越宽广。以目标为引领,聚焦“强美富”描绘广袤乡村新画卷。

创新提升“三个模式”、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区,各类资源要素融合集聚,各类优势叠加互补,形成聚合裂变效应,激活了“三农”发展的“一池春水”,带来了活力之变、形象之变、力量之变。

以科技创新为支撑,产业更强、质效更高。

全市拥有粮食、蔬菜、畜禽、花卉、苗木、瓜果六大主导产业和种子、农机两大先导产业,其中畜牧、农机已发展成为两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全市12个县市区都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区域品牌产业,如寿光设施蔬菜、昌乐西瓜、昌邑大姜、安丘大葱、青州银瓜和蜜桃、潍城和寒亭的潍县萝卜、临朐大樱桃和山楂、诸城苹果和绿茶、高密葡萄、峡山有机蔬菜、坊子的都市休闲农业等,成为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抓手。

品牌建设迈出坚实步伐,在农产品品牌提升方案和果业、大姜、潍县萝卜品质提升方案的推动下,昌邑大姜、昌乐西瓜、寿光桂河芹菜入选全国知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安丘大姜”“安丘大葱”入选中国首批受欧盟保护地理标志,昌邑生姜、寿光蔬菜、昌乐西瓜被评为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从产业源头抓起,国产种业逐渐崛起。乘着潍坊国家农综区设立的东风,“种业硅谷”加速打造,努力实现蔬菜种业产业化、品种国产化、种苗集约化、合作国际化,自主研发蔬菜品种市场占有率达75%。

质量优、科技足,高质高价闯市场。玉泉洼研发的智能种植床技术突破了有机蔬菜需要三年转换期的问题,产出的农产品当年可达有机标准,一棵白菜卖到80元,而且实现了多茬收割和立体种植。

品质提升、标准化生产一路向前。全国蔬菜质量标准中心对外集成输出先进技术、生产标准以及解决方案,将更多的“寿光标准”升级为“国家标准”。其中,日光温室番茄、黄瓜2项全产业链行业标准填补国内空白。

站在信息化的风口,智慧农业风生水起,开启了由田间到“云上”的新革命。第七代智能化蔬菜大棚得到广泛推广,中国农科院赵春江院士带领专家团队打造的国内最大单体8万平方米智能温室,应用发明专利多项,实现了整个基地生产管理的全流程云端托管、智慧程控和远程操控。

念好“科技经”,大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连年扛稳粮食安全的重担。粮食产量连续五年稳定在84亿斤以上,人均粮食占有量稳定在公斤以上,高于国际公认的公斤粮食安全线。

全环节升级、全链条升值,潍坊农业质量优势、效益优势、竞争优势愈发突出,全市农业科技贡献率达67%。统计数据显示,第四次经济普查后,潍坊农业占经济总量的比重由8.2%提升到9.2%。

乡村广袤土地,不仅是人们安放乡愁之处,在新时代更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机遇。潍坊以创新思维推动政策、资本、人才、科技等资源要素向乡村积聚,聚焦农业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三链重构”,大力发展田园综合体、休闲农业、农村电商等新产业、新业态,构筑起美丽乡村建设的产业基底。

与产业发展相呼应,环境整治同步推进,补短板树样板,治厕、治路、治水、治垃圾、治院多治并举,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有经费、有督查,乡村面貌焕然一新,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达到个。

产业发展与人居环境改善相互促进,美丽乡村建设向着生产园区、生活社区、生态景区不断迈进。青州市弥河镇桐峪沟村,依托社会资本改建成桐峪里民宿度假区,全体村民搬出山沟住进设施齐全的新楼房,景区和乡村共建让昔日的小山村“火”成了小康村。

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区,组织振兴是保障。把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作为发力点,以典型示范带动全域提升、全面振兴,3个省级、20个市级齐鲁样板示范区稳步推进,环境连片整治,风貌连片建设,样板连片打造,以此带动区域一体发展。

如,高密市阚家镇松兴屯村靠着党建引领,成为产业兴、村庄美、群众富的乡村振兴样板后,又以培育“田园综合体”和“农业公园”为契机,实现共建共治共享,整合周边7个村,打造“万人社区、万亩大棚”的发展共同体,携手共进。

产业高质高效,农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作为衡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重要指标,潍坊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增幅比呈现连续下降的趋势。年,这一指标降到了1.99:1,大大低于全省(2.33:1)、全国(2.56:1)。

城乡收入增幅比连年下降的背后,除了产业增收,还有农民收入的多元化。经济开发区双杨街道前阙庄村通过开展土地流转发展绿色、无公害蔬菜种植产业,村民们不但有了土地租金收入,而且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向二三产业转移。“土地换保障,二三产业再增收”,多种生产要素分配,实现了人均收入5万元。

落脚城乡融合,让职业农民挖潜生产性收入,让更多农民依靠工资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新型经营主体、农村新型社区和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成为引领农民职业化、农村社区化的先行者,成为落地现代农业元素、带动农村增收的主力军。

城乡收入增幅比的变化里,也印证着脱贫攻坚的显著成效。小康路上不落一人,脱贫攻坚走在前。全市6.84亿元的个产业扶贫项目,每年可产生近万元的收益,促进了贫困群众持续增收,壮大了村集体经济。

从改革开放初期在全国率先推行农业产业化,探索出一条引领中国农业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到今天全力创建潍坊国家农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争创农业“新六产”发展排头兵,在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又先行一步,潍坊“三农”工作始终为全国“三农”发展提供样本。

当好标兵、走在前列,引领“三农”走出高质量发展的创新之路,千里沃野之间,已然写满潍坊答案。

1
查看完整版本: 潍坊逐梦沃野织锦绣潍坊传媒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