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快速普及和深度应用,区域教育将发生哪些改变?
在七年级《聚落》这节地理课上,山东省潍坊外国语中学教师赵晓冰利用百度地图把学生视野拉向千里之外的甘肃,让学生感受高原地区聚落形态,了解地形对城市发展的影响。随着学生兴趣的激发,赵晓冰再把学生视野拉回现实,让学生感受平原地区聚落形态以及城市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一经对比,学生便一目了然。
在潍坊市潍城区智群学校一年级语文课上,教师借助智慧校园平台把生字书写同步到学生的临摹台上,学生可以清楚看到教师书写的每一个细微变化。而任意一名学生的书写也可以同步到黑板上,让教师实时掌握学生学习状态。
8月12日,在全国青少年无人机大赛“空中格斗赛”项目中,由潍城区芙蓉小学三名学生组成的战队每场比赛都完胜对手,最终夺得全国青少年无人机大赛“空中格斗赛”冠*。学生林浩轩在“物流搬运赛”项目中荣获二等奖。在这所学校,无人机社团已不是第一次取得这样的好成绩了。
平台、资源、技术、社团……这是信息化时代的高频词,把它们植入教育领域,肉眼可见的变化真实发生在潍城区每一所学校里、每一位师生身上。“抢占信息技术制高点,以技术改变教师教学方式,以技术重构学习样态,我们正在积极探索。”潍城区教体局局长李建刚说,“信息化扑面而来,教育人不能视而不见,而是要整合、拓展为自己所用,打破信息化‘围城’”。
深化“双减”,潍城有了新答卷
“传统的纸质作业已难以满足师生多样化、个性化需求,学生写作业出现倦怠、敷衍等情况,教师在布置作业时也难免出现形式少、作业内容重复、缺乏趣味性等现象。”潍州麓台学校副校长李雪梅说,“作业已成为师生、家长难言的痛”。
在传统学校教育中,教师面对的是以班级为单位的一个整体,而写作业是学生的个体行为,面对不同成长需求的个体,精力有限的教师很难精准掌握学生课堂上的学习效果和知识掌握程度,分层作业、个性化作业很难实现。
打破这种供需矛盾,成为潍城区教育局深化教育改革、推动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落脚点。为此,潍城区建立了大数据精准分析平台,依托网阅、手阅、手机拍照等数据采集方式,在课堂上实现全场景动态数据的采集与分析,形成可信、多元、实用的学生发展评价报告。
“在传统的教学环境下,通过纸笔测试和作业已无法实现实时记录和有效监测学习过程,而在大数据精准分析平台的支持下,每次测验、作业后,教师通过数据库的数据对比能随时掌握学生成长轨迹并及时给予反馈。”潍城区教体局信息中心主任魏兆丰是大数据精准分析平台的积极推进者,“不仅如此,教师基于对学生表现的分析,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和提高作业布置的精准性”。
不仅如此,大数据精准分析平台还让教师腾出更多时间与学生进行面对面交流或辅导。而且针对学生不会或易错的知识点,平台形成的个性化学习手册可以帮助学生举一反三,迁移应用,满足学生个性化成长。
潍坊外国语中学初三年级主任赵传刚利用大数据精准分析平台对年级教学质量进行分析,并形成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质量分析报告,教师通过质量分析报告对学生进行专项培养和设计不同成长路线。“我会把学生每次考试成绩做成曲线图,实现学生成长用数据说话”。
除了借助大数据精准分析平台,区教体局还鼓励学校自主探索,形成学校解决作业问题的“一校一案”。“‘班小二’的使用让作业布置简单方便,教师对着黑板拍照就可一键发送,若忘记布置随时随地可以补发。还可以自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