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文化底蕴深厚,历史遗存众多。近年来,青州市坚持“保护传承、创新发展、合理利用”的方针,对全市范围内文化遗产资源进行深度挖掘整理、修缮保护、展示传承、开发利用,将人文历史与现实美好生活更好地结合起来,有效激发了文化旅游业发展活力,助力潍坊创建“东亚文化之都”。
一、注重顶层设计,优化体制机制。先后编制《青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青州市古城保护与修复总体规划》、《青州齐文化传承创新示范区总体规划》等,为历史文化保护规划管理工作提供有序遵循。出台《潍坊市青州古城保护条例》,为青州古城保护提供了完善的法制保障。进一步理顺机构体制,整合青州文化研究院、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文物保护研究中心3个事业单位,组建青州文化发展研究中心,统筹做好全市优秀历史文化和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普及、弘扬和振兴。
二、深挖地域文化,提升城市品位。累计投入10多亿元提升改造了古城多条古街巷,复建了阜财门等50多处古迹和标志性建筑,建成欧阳修纪念馆、李成纪念馆等一批历史文化名人展馆。强化地域历史文化整理研究,编辑出版《文化青州大型书库》《青州文化丛书》等文史类著作50余部。加大齐文化挖掘整理与传承展示,建成齐文化展馆。充分挖掘当地历史文化资源,实施历史文化展示工程,打造形成井塘古村、王家辇村等一批各具特色的文化旅游名村。成立青州市文创沙龙,吸纳成员单位41家,定期召开研讨会,开发状元文化、寿文化、红丝石文化等15个系列近百种文创产品,青州红丝砚、青州府鲜花饼、隆盛糕点等非遗产品,成为畅销旅游商品。
突出扶持引导,抓实非遗传承保护。不断创新非遗传承保护模式,创建县域非遗保护“一三五”模式,即成立一个中心、组建三支队伍、搭建五个平台,该项目入选首届山东省文化创新奖。成立非遗艺术团,组织民间艺人和非遗传承人进行扑蝴蝶、挫琴、花毽等40多个项目,常年为群众进行免费展演和活态传承,每年演出余场。将非遗常态化展演融入“一村、两园、三城、四街”十大活态传承平台。“*府买单,百姓受益”青州开创非遗惠民新模式和“文旅融合传保并重——非遗与旅游融合新模式”先后两次获评山东省非遗保护十大亮点工作,在全省开创了非遗惠民的先河,中央以及地方媒体多次进行报道,受到社会各界一致好评。青州非遗文化产品展示区被列为山东省“文化创意集市”。建设完善五大体系,即非遗名录体系、设施网络体系、非遗活态传承体系、学术理论研究体系、*府高度
保护利用并重,推进文物事业发展。全市现存各类不可移动文物处,可移动文物件/套。年全省石窟寺及石刻保护利用工作现场推进会在青州召开。青州市成为全省唯一石窟寺保护利用试点单位,入选全国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青州博物馆获批国家级“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项目”单位(潍坊唯一)及“陶质彩绘文物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青州工作站”。未央红丝砚博物馆被评为国家三级博物馆。总投资10亿元的博物馆新馆主体封顶,总投资万元的东关历史文化街区市*设施改造工程获国家文物局批准,并启动实施。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累计投入资金余万元,开展项目35个;馆藏文物保护累计争取资金多万元,开展项目19个,修复文物余件。状元卷、宜子孙玉璧、龙兴寺造像等特色文创在各大展会上屡获佳绩,备受游客欢迎。龙兴寺造像、汉代彩绘陶马等珍贵文物不断走出国门,提升了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高柳镇北段村、东朱鹿村入选省红色文化特色村培育创建名单,《青州近代革命历史展》等4个展览入选省革命场馆特色展陈名单,益都赤涧支前粮站纪念馆入选省红色研学基地名单。
(青州文旅局杨迪)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