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滑昂金喆每经编辑:陈俊杰
高性能的磁共振成像系统(MRI,以下简称核磁共振)、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系统(以下简称CT),单机价格通常在万元以上,有些甚至高达多万元,医院里检查设备中最“金贵”的。以往,核磁共振和CT的市场长期被“GPS”(通用电气、飞利浦、西门子)等厂家垄断,虽然国产替代进口的号角已经吹响几年,但真正能够叩开“三甲”医院采购大门的大型医学影像设备,还十分有限。
“性能,决定着客户是否认可我们的产品。”国内医疗影像设备厂商朗润医疗的一位负责人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往国产核磁共振、CT厂商知名度低,客户往往没听说过他们的品牌导致营销困难。但随着近年来,国产高端医疗影像设备性能提升甚至接近进口产品水准,一切也都在发生着改变。医院、民营体检机构等对设备价格敏感的用户多选择国产设备外,医院高端市场正逐渐被联影医疗、朗润医疗、东软医疗等企业突破。
医院里的“新人”
与多年前相比,部分医院对国产高端医疗影像设备的印象已有很大改观。在很多县级以下医疗机构,国产设备的使用更加频繁。
“近几年,国内厂家的核磁共振已经有了极大进步,在1.5T(注:T即“特斯拉”,为磁场强度单位)的中端产品上可以做到总体性能接近进口产品,甚至部分功能还能实现赶超,医院日常检查需要。”朗润医疗东区销售总监徐春明说。
朗润医疗成立于年,是国内最大的国产核磁共振、DR设备厂商之一,山东省是朗润医疗深耕多年的区域,但真正实现“三甲突围”也是近两年的事。国内其他的核磁共振厂商也普遍“年轻”,贝斯达成立于年,联影医疗成立于年。朗润医疗在山东的“代表作”之一,是年中标山东省潍坊市医院的1.5T核磁共振项目,此前该院放射科已拥有一台GE生产的3.0T核磁共振。
目前,这家拥有医院内,两台设备能够保证所有医生为患者开出的核磁共振检查在当天完成。为什么选择国产核磁共振?该院放射科一位专家坦言,国产设备价格有优势,医院临床需求的条件。但他也透露,两台设备目前是“高低搭配”使用,承担的检查项目略有不同。进口的设备由于是3.0T(注:3.0T核磁共振较1.5T设备图像质量更好、扫描速度更快以及具备更多高级功能)会承担更多的腹部、盆腔项目检查。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医院把“美国GE3.0T核磁共振”写入放射科外壁挂宣传资料,而国产设备则没有这般待遇。
潍坊市管辖的县级市寿光,医院也采购了朗润医疗的1.5T核磁共振,并部署在其新院区内。而今年上半年,医院医院在分院区采购医院同款的1.5T核磁共振。目前,山东省内共有3家医院,1医院,8医院安装了朗润医疗的核磁共振。
进入山东省内医院,是朗润医疗销售的一个突破,但要在全国上千家医院中站住脚跟,还有着漫长的征程。目前,国内高端影像设备“带头大哥”是联影医疗。根据联影向记者提供的数据,公司产品已经覆盖全国医院,其中多家为著名医院。
朗润医疗相关人士坦言,大型医疗设备的销售还是依托当地销售的实力,华南有些区域的成熟市场很难攻进去,国产厂家盯着医院一个个突破。“医院对检查类的设备很谨慎,对选用国产设备非常慎重。”
记者统计了年下半年以医院核磁共振或CT中标数据,万元以上的设备基本锁定在“GPS”中。行业协会与其他厂家披露的数据,都从侧面印证了国产大型医疗影像设备在医院的困局。
《中国医疗设备》杂志社数据显示,截至年底,我国核磁共振市场整体保有量排名中,前三名为西门子、通用电气和飞利浦。而CT保有量排名中,无论是整体,还是三级、医院,市场前三名也都被“GPS”牢牢占据。
性价比、品牌和渠道突围
“国产厂家有时候抱团,互通有无,有时候又迫于竞争相互压价。”国产某医疗器械厂家销售人员李进(化名)向记者描述国产厂家之间的微妙关系。他医院对外资品牌与国产品牌的态度区别,甚至有医生一听是没听过的国产品牌就拒绝。
另一医疗影像设备A厂商销售人员王东(化名)向记者分享了他的一次中标经历。医院一开始计划采购一台外资品牌的1.5T核磁共振,国产厂家B多次沟通后院方松口了,医院接受国产品牌B了,就决定带着自己公司的资料去试试。经过一段时间考察,医院明确表示在设备满足招标条件的情况下低价中标,A和B就猜测对方价格,报最低的价。虽然最终王东的公司成功中标,但价格已经比预期低了不少。
医院选设备更看重厂家和仪器的口碑、性能,一位广东区域的设备厂商说,这几年有些出色的国产厂家通过放样机试用、建立口碑和性价比的优势提升了印象分,但真正要做到全面的国产替代,还需要全行业的努力和协同。而核磁共振和CT都属于大型设备,医院选择更加慎重。
“产品性能、市场占有率、用户认可度,共同决定着客户能否采购我们的产品。”徐春明告表示,相比“GPS”甚至其他国产厂家,公司的品牌知名度还有待提高。
例如最近,朗润医疗总经理助理、市场总监邹润磊被公司同事“诉苦”。其一线销售人员反映,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