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今年4月,中共潍坊市委教育工委、市教育局印发《关于落实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实施意见》,推动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全面普及开展,以课程建设为核心,“一校一模型”,探索具有区域特色的劳动教育模式。各学校认真贯彻落实文件精神,结合本地实际和学校办学特色,围绕绕劳动课怎么上、劳动周怎么安排、校园轮流值日制度怎么建立、家校如何协同推进家庭劳动教育清单落实、劳动实践教育基地怎么建怎么用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思考和探索创新。市教育局将从中推介一批劳动教育特色学校案例,供各学校相互交流学习。
“五园”劳动育人
潍坊市实验小学
潍坊市实验小学坚持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结合城区小学实际,依托本土资源,构建具有城区特色的“五园”新时代劳动育人图景,通过组织开展“家园生活、职园启蒙、田园农事、工坊创意、研园成长”系列活动,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联动实施,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扎实落实劳动育人。
01
家园生活,培养学生劳动技能
家园生活,主要包括卫生清洁与健康饮食。卫生清洁方面,从一年级起,分层次进行衣物洗涤、物品整理、卫生清扫等技能学习和训练;健康饮食方面,则按照年级高低,对食材、食理、食礼进行研究,带领学生学习实践家常菜、面点制作,掌握基本的烹饪方法,为家人制作较为可口的饭菜。
学校扎实落实每周一节劳动课,通过课堂教学,讲解劳动知识、示范劳动技能、自主练习巩固,确保学生劳动实践的安全性、规范性。根据中心城区学校没有大规模劳技教室及实践场所的实际,运用“课堂精准指导——家庭社会实践——线上层级展示”的模式开展教学,课下学生以家庭、社会为实践基地,在家长的指导下围绕劳动主题反复实践,进一步规范技术,同时利用家长资源进行技术拓展提升。学生制定家务劳动清单、采用自我清单管理、菜单式研发,逐步掌握基本家务劳动技能,成为家庭的劳动小帮手,体会生活和劳动的乐趣,传承传统孝文化。孩子们还把自己的劳动成果定期在班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