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科学探究类)评选结果公布。潍坊医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级生物医药专业傅若瑶同学在导师武敬亮博士指导下完成的《基于“神经-CAFs轴”调控的辣椒素-阿霉素共载纳米粒治疗未分化型甲状腺癌及机制研究》获全国一等奖;解美娜老师指导的级生物技术专业张金枝等同学完成的《雄鼠暴露于双酚A对子代小鼠睾丸周期调控因子CDK1、Cdc25c的影响》,获全国二等奖。
一等奖获奖团队成员与老师合影
二等奖获奖团队成员与老师合影
本届大赛自年6月份开始报名,赛程历时18个月,分期上传全部的实验记录并提交综述和论文。经校团委和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认真组织、精心准备,参赛师生按时完成了实验设计,保质保量提交了相关材料。经网络评选,潍坊医学院共6支队伍从全省支参赛队伍中脱颖而出(全省20项),入围山东省赛决赛,获一等奖3项、二等奖3项,其中2支队伍被推选参加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决赛,获得全国一等奖和二等奖各一项。
全国大学生命科学竞赛,年纳入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排行榜,由教育部大学生物学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教育部高校生物科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教育部高校生物技术与生物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教育部高校食品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教育部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联席会和《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电子版)》杂志共同倡议举办。旨在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意识、团队精神和实践能力,扩大科学视野,提高综合能力,促进生命科学学科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傅若瑶:“本科生导师制”让我快速成长获得本次比赛全国一等奖的级生物制药专业傅若瑶同学,与大家分享了团队比赛的经历和收获,一起来倾听她的科研心得!
能在本次竞赛中获奖,源于潍坊医学院“自强不息、锐意进取”精神的引领,受益于“志存高远、勤奋好学、知行合一、勇于创新”学风的感染。学校非常重视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结合国内外科学前沿,从宏观生物到微观分子开展系统的综合性、开放性实验,鼓励创新,不断实践。学校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科学的教学方法不仅夯实了我的专业知识,更开阔了视野,提高了知识应用和创新创造能力。
能在竞赛中获奖,离不开学校开展的“本科生导师制”。为了培养大学生的应用型创新能力,学院领导组建了一支优秀的导师队伍,采用“学生-导师”双选制,让学生参与到指导教师的科研中。为了把“本科生导师制”落到实处,学院整理资源,开放实验平台,举办学术沙龙,开展科研讲座,对我们安心开展科研实验提供了保障。
感谢师长对我始终如一的鼓励。在大一,有幸加入了武敬亮老师的科研团队,开启我的科研人生。在之后的日子里,我与导师以及学长学姐不断探讨科研问题,大到课题方向前景,小到实验方法细节,我的专业知识与实验技能得以理论与实践结合。幸运遇到武老师,他一次一次不厌其烦的指导,山高水长。幸有公雪学姐,事无巨细,无私帮助。实验课题能顺利完成,离不开他们对我无微不至的鼓励和指点。
感谢团队成员对我始终如一的信任。整个实验阶段,团队成员互相配合,花费了大量的时间,保证了实验效率的最大化。实验结果不理想时,即便是在晚上十点多,我们几个团队成员也要厚着脸皮拉着师长分析实验失败的原因,针对实验温度、pH值等细节展开讨论,和我们一起改进实验方案。上台答辩前,队友们还在为答辩稿的细节不断删改。一样的年纪,他们的为人处世,谦虚谨慎,团结奋斗,是我前进的养分。
此次的竞赛成果的取得,幸有学校之培养,感有师长的支持,所谢队友对我的包容与配合。行百里者半九十,惟愿长风万里送秋燕,我可以在科研的路上走的更远,继续书写着我与生命科学之间的寤寐思服。
来源:潍坊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