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在寒亭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内整修有机西红柿植株。
编者按年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过去的五年,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落实省委决策部署,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开拓创新,砥砺前行,全面深化改革纵深推进,对外开放持续扩大,脱贫攻坚取得阶段性成效,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
本报即日起推出“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前进·辉煌十三五”专栏,全面展示“十三五”期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就,展现五年来全市发生的深刻变化和百姓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加快建设现代化高品质城市提供精神动力。
为全国农业发展探路,是潍坊一以贯之的担当。
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两次指出,“改革开放以来,山东创造了不少农村改革发展经验,贸工农一体化、农业产业化经营就出自诸城、潍坊,形成了‘诸城模式’‘潍坊模式’‘寿光模式’”。这既是对潍坊农业农村工作的充分肯定、高度褒奖,更是对潍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激励和鞭策。
“潍坊农业农村发展的优势,是在不断破解难题和矛盾中形成的,秉承潍坊改革创新的基因,回答好创新提升‘三个模式’这个时代答卷,加快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区。”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惠新安指出。“十三五”时期,靠“吃改革饭,走开放路”实现农业农村率先发展的潍坊,在解决问题中扎扎实实创新提升“三个模式”,农业产业层次加速提升,农村短板加快补齐,农民群众更加富裕幸福……全市农业农村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十三五”规划确定的农业农村发展各项目标任务胜利完成,为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有力支撑,为稳定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应对国内外风险挑战争取了战略主动。
勇立改革开放潮头,百倍其功谋发展
日前,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潍坊农品展示交易中心启动暨合作项目签约仪式在广州市举行,该中心占地面积平方米,集“潍坊农品”和“寿光蔬菜”加工、仓储、展销、品鉴、行业交流等业务功能于一体,为消费者提供高品质的山东原产地果蔬产品和一站式服务,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功能最全、服务最优、品质和便利化程度最高的潍坊农品展示交易集聚平台。
在全国改革开放的示范区,以开放接力开放,“潍坊农品”和“寿光蔬菜”开拓高端市场,蔬菜全产业链标准化的“寿光模式”在大湾区落地生根。
改革是“潍坊模式”的核心要义。贯穿“三个模式”的主线和灵魂是改革创新。“潍坊模式”“诸城模式”“寿光模式”都是改革开放以来,潍坊各级党委、政府带领广大群众认真贯彻党中央决策和省委部署,用改革的精神、创新的办法破解制约发展瓶颈和矛盾的成功实践,也是自觉践行新发展理念的生动实践。
“十三五”期间,农村改革发展进入深水区,面对农业、农村、农民面临的一系列问题与挑战,我市抓住“改革开放”这个关键一招,多措并举,明晰发展路径——把创新提升“三个模式”作为破解发展难题的钥匙。
围绕落实中央和省委部署要求,我市在深入调研谋划、摸清市情特点的基础上,将重点在产业升级、美丽乡村建设、城乡融合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农村基层治理等方面积极探索。
——坚持优先发展,自觉把创新提升“三个模式”作为“一把手”工程,在领导力量、资金资源等方面优先保障,确保实效。
——继续深化改革,聚焦“人”“地”“钱”关键领域,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强化政策支持,持续激发活力动力。
——突出典型引路,开展改革创新试点,集约资源支持,加快培育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形成示范带动效应。
——大力支持基层创新创造,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和首创精神,引导农民群众大胆探索,鼓励基层干部创新突破,并及时总结、完善、提升,争取早日创造出新的经验、新的成果。
把培植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新主体作为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战略举措,提出“提升新型农业经营组织经营管理水平,争做农业‘新六产’发展排头兵”,要求在发展农业“新六产”,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先行一步,为全省全国创造样板、提供典型。在全省率先出台了《关于加快培育农业“新六产”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在财政、金融、人才、用地用电等方面引导支持农业“新六产”发展。诸城、寿光等市也制定相关政策,合力推动发展。
构建农业与二三产业跨界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激发了农业农村发展活力,提高了农业质量效益,让农民实实在在增收,千万个农户与大市场紧密相连,创新农业生产的组织形式、经营体制和运行机制,“新六产”提升到了更高发展水平。
“十三五”时期,市委、市政府始终以人民为中心,以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潍坊先行区为统领,坚持产业为基、全面振兴,片区带动、全域提升,城乡融合、全要素支撑,组织引领、全民行动,在新时代打造乡村振兴“潍坊模式”,推动“三农”工作实现由量到质、由线到面、由局部到全域、由物质到精神的飞跃。
乡村振兴走在前列,“三个模式”沃野生金
在创新提升“三个模式”上久久为功,多措并举。“十三五”期间,我市明晰发展路径,不断丰富发展内涵,聚力农业产业化提档升级,打造了潍坊农业走在前列的质量优势、效益优势、竞争优势,优势叠加为潍坊农业走在前列的动力引擎,农业成为潍坊的“金字招牌”。
“十三五”期间,全市农业发展迈向更高层次。各级更加注重农产品品牌、农业科技和标准质量,农业加速向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发展。目前,全国蔬菜质量标准中心健康运行,编制了37种蔬菜的54项生产技术规范,试验示范基地正在开展蔬菜质量标准的验证和示范推广,寿光蔬菜、青州银瓜、潍县萝卜等区域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
农业开放迈出坚实步伐,中美食品中心、国际院士谷等平台建成运行,探索试行境外工程承包等6项新模式,寿光蔬菜产业集团、得利斯等20家企业实施海外并购或在国外投资建厂(园区)。
科技支撑更加有力,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即将投入使用,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5%,良种贡献率达47%。临朐薰衣草小镇已形成种植、产品深加工、休闲旅游的全产业链条,辐射带动周边2个镇6个村庄一体发展。
不仅如此,当前越来越多的农户和企业引入大数据、物联网等提高对农业的管理,点点手机就能操作大棚,提高了产品的技术、质量,扩大了产能,使得农业生产方式实现了新的跃变。
全市还涌现出了中百大厨房、坊子玉泉洼、安丘乡村赋能等一批新业态、新模式,寿光洛城等3个典型入选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省级示范区,农业全面发展、多样化发展、高质量发展步伐明显加快。
在改革开放40周年、乡村振兴战略的开局之年,国务院批准设立潍坊国家农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吹响了潍坊农业乃至中国农业接续奋斗再出发的号角。
“站在潍坊吹了号,等于向全国发出动员令,批准设立潍坊国家农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对潍坊市,对山东省,对全国来讲,都是重要的动能平台。我们要通过这样的平台,来倒逼国内加快制度创新和农业改革。”农业农村部国际合作司司长隋鹏飞的一番分析,可谓一语中的。
对我市来说,农综区的获批建设为创新提升“三个模式”、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重要抓手,各种先行先试政策为潍坊再创农业发展新优势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必须紧紧扭住、着力突破。
按照“一年全面起势,三年大见成效,五年形成样板”的既定目标,两年来,农综区蹄疾步稳、纵深推进,先行先试和模式创新初见成效,国家支持的11条政策予以细化并形成《农综区支持政策实施细则》,打造形成中百大厨房从田间地头到百姓餐桌的全产业链模式、齐鲁农村产权交易中心“交易鉴证+抵押登记”农村产权抵押融资模式等一批经验模式,成为我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农业走出去战略的重要平台,是推动形成全面开放发展新格局的重大举措。
不忘初心与使命,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柏油路穿村而过,柿饼晾晒房依山而建,石板木栈错落有致,清池塘、景观亭与绿树浓荫相互映衬,田间农人朴素而满足的笑容最动人……把村当景点来打造,在临朐县五井镇隐士村,一派秀美宜居的乡村图景。“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这是六年前隐士村的真实写照。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修筑河堤解决内涝,到年新农村建设改善村容,再到近年来脱贫攻坚,隐士村一步步有了今天的新气象。
在寿光市洛城街道东斟灌村,指着雕塑底座上“斟灌彩椒,中国‘椒’傲”八个字,70岁的村主任李春祥自豪地说:“我们村现在有栋别墅、3座公寓楼,村民人均收入超两万元,我们村委6个‘老伙计’年开始搭班子,就干了这一件事,抓好彩椒产业,领着老百姓过好日子。”
在高密市阚家镇松兴屯村,联排别墅俨然整洁,校园书声琅琅,村中公园匠心独具、文化服务中心设施齐全、大棚中挂满果蔬……从过去破旧不堪、守着薄田看天吃饭,到产业兴、村庄美、群众富的乡村振兴样板,松兴屯一路高擎党建引领的红旗,组建党建联合体,以培育“田园综合体”和“农业公园”为契机,实现共建共治共享,整合周边7个村,人,打造“万人社区、万亩大棚”的发展共同体,户组成一个“大家庭”,幸福感触手可及。
昌乐的农村学校,有了塑胶运动场、电子白板、营养餐;峡山区的孤寡老人,开始享受居家养老的贴心服务;青州农村的生态美景,迎来游人如织,村民打开“后备箱经济”……
“十三五”期间,农业农村变化大,不变的是市委、市政府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不断创新提升“三个模式”,进而实现城乡一体化均衡、融合发展,在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过程中,我市下大力气增强农村医疗、教育等薄弱环节,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让农民群众过上与时代同步的现代城镇生活。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王立胜看来,潍坊的优势在于,每个县都有自己的特色,而潍坊在此基础上有整体规划,以片区带动,推动全域振兴。
乡村有特色、城市有活力,城乡有差异、服务无差别。潍坊成为全国第一个农村社区建设全覆盖的地级市。“多村一社区”模式被民政部确定为全国农村社区建设的三种主导模式之一。
“潍坊是农业产业化的发祥地,农业一直是潍坊的优势产业,过去我们抓产业发展经验较多,但是对农村生态环境、文化传承、社会治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