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晚熟的人莫言在故乡齐鲁齐鲁壹点 [复制链接]

1#
北京看白癜风哪间医院权威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35891484354316724&wfr=spider&for=pc

大众日报记者逄春阶

8月22日上午莫言来到醴泉寺访古,仔细听着讲解员讲述范仲淹在醴泉寺苦读的经历。

7月31日晚,著名作家莫言携新书《晚熟的人》试水网络直播,这本书是他获诺奖8年后的最新小说集。故事依然多发生在高密东北乡。看官有所不知,从去年4月开始,莫言先后去烟台、潍坊等地参观考察,约三五好友在博物馆、纪念馆、文化园中寻幽,在古国遗址、先贤故居处驻足,“晚熟”之人于熏陶中得一种新的体验。

醴泉寺边寻醴泉

去年底,莫言与王振合开了《两块砖墨讯》
  

莫言对展览中的每件文物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仔细询问作品的题跋和与作品相关的知识,诸如作品来源、艺术性和绘画技巧等。“莫言的古文字造诣很高,画中的跋语很多都能脱口而出,令人敬佩。”研究馆员、书画部主任于芹说。

莫言还观赏了元代赵孟《雪赋》卷和清代郑燮《双松图》轴,他和工作人员共同探讨了楷书四家之一的赵孟在创作《雪赋》时的复杂心情,对其中年的书法艺术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他说,像《双松图》这样大幅的精细之作在郑燮的作品中是不多见的,而且郑氏擅长的竹、兰、石和其不常画的松集中在一幅作品中也是很难得的。

莫言一边看一边说:“郑板桥的字,被后人形容为‘乱石铺街’,你看字越写越大,随心所欲,一个字单独看不好,放在整体上就好看了。郑板桥不讲规矩,其实,本来没有规矩,规矩都是人立的,他们就是立规矩的人。后来人们说,这是郑板桥笔下的字和竹子。大家就认可了。”

观看陈梗桥书法展时,莫言对陈老早年书写的对联以及近期创作的丈二的毛主席诗词《游泳》比较欣赏,对陈先生“不教一日闲过”临习古人、精研笔法的精神表示敬佩。观展后,省博物馆副馆长杨波把《陈梗桥书法》和陈梗桥著《书画论集》转赠莫言先生。

莫言还参观了《鲁王之宝——明朱檀墓出土文物精品展》,这里展出的明朝第一代鲁王朱檀墓中的出土文物,莫言饶有兴趣地欣赏着冕冠佩饰,家具服装、笔墨纸砚、琴棋书画、彩绘木俑等文物。

汉代画像石是汉代地下墓室、墓地祠堂、木阙和庙阙等建筑上雕刻画像的建筑构石。汉代人以石为地,以刀代笔,描绘出汉代现实生活、丧葬习俗和宗教信仰等方方面面,被誉为“汉代历史的画卷”。

文物看上去是死的,但好的解说,能把文物唤醒。听着解说员刘蕾的讲述,莫言很赞赏,他说:“解说得好,专业,精确。”

杨波和卢朝辉两位副馆长邀请莫言题字,莫言笑了笑,略一思索,欣然写下了“蔚然大观”四字。

“高密还有这么珍贵的东西啊”

崔子忠“春夜宴桃李园”轴以李白《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为内容,围绕“浮生若梦,为欢几何”描绘了一片良夜美景和才俊聚首的画面,表现了“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的主题。崔子忠存世作品极少,而这幅精细佳作竟然一度埋没在煤渣蛛网中,侥幸因收藏家王西泉的慧眼识珠而逃离厄运,重见天日。

根据裱边陈矩曾的题跋可知:此图是王西泉先生在高密的一户人家发现的。莫言看着画笑了,“高密还有这么珍贵的东西啊。”他用手机拍了下来。

刘蕾说:“这幅画虽然无款,但画中散发出的‘静穆雅秀之气’让王西泉先生震惊。他依据自己所藏的崔子忠仕女图等真迹,断定此物为崔氏真笔无疑。他请潍县乡绅、好友陈矩曾在画的裱边写下了这件宝物的来龙去脉。”

在山东博物馆《山东省文化遗产保护片区规划图》上,莫言看到了高密东北乡“青纱桥”的标注。

青纱桥,当地人称孙家口桥,抗战期间著名的孙家口伏击战就发生在这里,莫言的小说《红高粱》就是根据这个故事写的。青纱桥也成为张艺谋拍摄电影《红高粱》的主要拍摄地之一,年拍摄电视版《红高粱》时,青纱桥又一次成为取景地。如今,这座桥是山东省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大部分时间,沉默的莫言

在莫言小说《晚熟的人》中,有个推动故事的关键情节,那就是白酒。上世纪六十年代,知青单雄飞拜蒋启善为师,带的束脩就是酒。作为莫言粉丝,我发现,他写的大部分小说有酒的味道,飘着酒香。

今年6月20日上午,莫言到诸城市相州镇参观完王统照纪念馆,直奔景芝酒业参观酒之城博物馆,景芝酒业的工会主席冯金玉是莫言的粉丝,莫言对冯金玉说,我年第一次喝景芝白干,那时候都是过年过节才能喝到。

看完酒之城博物馆,他又来到齐鲁酒地参观。途中讲了一个故事,冯金玉记了下来。说的是:“景芝过去属于高密八区,是三县交界的商旅之地,比较富庶。景芝人到高密东北乡去教摊煎饼。老爷爷说,再来景芝人摊煎饼,就给我撵出去。为啥呢?爱享受的人才吃煎饼,煎饼卷大葱,再卷上小烤鱼子,那不就吃的多嘛,这不败家吗?当年高密多吃窝窝头、玉米饼子,没有景芝人这么讲究。”

莫言讲着,大家都被逗笑了。莫言谈到诸城,文化名人真多啊,刘统勋、刘墉、窦光鼐、王统照,王愿坚,王希坚,陶钝,臧克家……莫言还两次登上超然台,感受苏轼知密州时的气象。

莫言文学馆馆长毛维杰说:“最近,我们跟着莫言老师一路跑,马不停蹄,高密、诸城、胶州、青州、安丘、潍坊、莒县、五莲、邹平、济南,行程好几千里,每到一个地方先搜集地方志,然后再看博物馆,名胜古迹。对民间传说,他特别感兴趣。”

“通过这样一种方式,既阅读文字,也阅读自然景观,会让你真正深入一个地方的历史深邃之处。假如要写历史小说的话,我想这些是必须要做的。”莫言说。

6月20日下午,莫言来到峡山水库,盯着浩渺的水面,他是否想到了他少年时期修水库泄洪闸的经历?他的《透明的红萝卜》灵感就来自于那段经历。

莫言大部分时间是沉默的。他像块石头,是有重量的石头,是有棱有角的石头。可以在路边,可以在溪旁,可以在山巅,也可以在大厦的底座上。它沉默。沉默是它的生存方式。其实,石头是会说话的,因为把话藏得太深了,好像没说。

莫言不说话,他用文学表达对故乡的爱和恨。故乡啊,恨不得咬你一口!那是另一种爱。

“黄河入海大文章”

黄河是如火焰般的奔马,吸引着莫言。8月10日,莫言从潍坊高密驱车公里来到东营时,已是下午。距上一次到东营已经过去了32年,那次是到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校区参加文学活动,当时东营建市仅5年。如今,这里的城市漂亮得已“面貌一新”。

莫言兴致勃勃地来到孙子文化园、东营历史博物馆、孙武祠参观,仔细观看保存在东营历史博物馆有关孙武身份的墓志碑铭拓片,现场观看齐笔制作过程。在位于东城的国家方志馆黄河分馆,他询问黄河流路变迁情况、吕剧团发展现状。

8月11日上午,莫言走进黄河口生态旅游区。初秋时节,满目芦苇随风赋形,远望去碧波荡漾,天高水阔。

站在观景台上,莫言指着望不尽的芦苇荡说:“高密老百姓都叫它们‘苇子’。”莫言对黄河口湿地的鸟类、候鸟迁徙路线、东方白鹳筑巢等表现出浓厚兴趣……听到黄河口生态保护区工作人员介绍黄河口有种鸟类,被誉为“鸟类的国际机场”,他说:“在这里待两年,就能认识很多珍稀鸟类了。”

莫言在长篇小说《丰乳肥臀》中写到三姐嫁给了懂鸟语的鸟儿韩,鸟儿韩被抓到日本当了劳工后,她成了“鸟仙”,鸟儿自由飞翔的天性,吸引着莫言。

临近正午,莫言体验了黄河口去年新引入的直升机观览河海交汇项目,在距离地面米的上空,俯瞰壮美的天然“红地毯”、肆意生长的“潮汐树”、月湖、大雁放飞区、黄蓝交汇线,但见黄河以奔腾之势,一头扑入大海,犹如久别的儿子扑入母亲的怀抱。奇景壮观。莫言用手机拍下了这一系列壮美景象:河海的深情相拥、蓝黄的无缝隙交汇……

得知黄河口生态旅游区目前是国家5A级景区,并且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已被明确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莫言说:“格局很大,这里会成为世界级旅游景点。这里是幸运的福地啊,世界上只有一条黄河,黄河只有一处入海口,这里具有唯一性,独一无二。”

回到高密,莫言创作了一首新诗《黄河入海大文章》,他写道:“庚子初秋,天清气朗。/乘机直上,鸟瞰鹰扬。/渤海荡荡,黄河汤汤。/蓝黄交汇,和谐阴阳。/湿地茫茫,芦荻苍苍。/鹳鹤伴舞,鸥鹭集翔。/宏阔气象,锦绣文章。/思接千载,神驰八荒。/最新大陆,无限风光。/歌以咏志,国盛家昌。”

在车上,我们谈到《晚熟的人》。我们都说,自己是晚熟的人。莫言说,“晚熟应该是一个很丰富的概念,就文学和艺术的概念来说,一个作家过早成熟了就会走到终点,希望能不断超越自我,也不希望自己过早定性,希望自己的艺术生命和创造力更长久。”

我说,《晚熟的人》主要是写的故乡事儿,但里面有一篇小说《贼指花》跟故乡的联系不那么紧密。莫言说:“但视角是统一的。是我也不是我,因为观察者是我。”

途中,听毛维杰馆长说,新建的莫言文学馆即将开馆。我想把我报道莫言先生的报纸捐到文学馆里去。不知怎的,我突然记起莫言先生讲过一个细节:“几十年前,我记得母亲给我女儿喂饭的时候,每当她盛一口饭往孩子嘴里递,我母亲的嘴巴也下意识地张开。后来,我发现我女儿喂她女儿的时候,她的嘴巴也不由自主地张开。之后,我去欧洲几个国家,也特别注意观察给孩子喂食的那些母亲的嘴巴。我发现无论是哪个国家的母亲,她的嘴巴都会下意识地张开。这个细节就体现了人类共同的情感基础,也说明为什么我们的艺术作品经过翻译依然能够打动人。人类的母子之爱、父子之爱等基本情感是相通的,这是艺术交流的心理基础。”

莫言老师说的这种基本情感,就是美好的人性,同频共振,它超越国度、跨越时空、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审美价值。莫言在齐鲁大地寻觅,一定看到了很多。

我们期待莫言先生在不久的将来有精彩的呈现。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