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上半年,潍坊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沉着应对不利形势,科学精准落实防控措施,紧紧把握公共资源交易数字化发展方向,充分发挥数字交易创新红利,进一步优化招投标领域营商环境,全面降低交易制度性成本,持续提高市场经济外向度,有效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实现数字交易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为全市经济社会稳步健康发展添活力、赋韧性。上半年,全市共完成交易项目项,交易总金额.20亿元,采购类项目节约财政资金9.59亿元,出让类项目增收财政资金6.81亿元。
“数字智慧”交易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全面推行“不见面云交易”模式,交易主体开标、项目答辩等环节全部在网上完成,项目开标时间由传统模式下的1-2小时缩短到10分钟以内,上半年全市开展采用不见面交易模式的项目个,涉及预算资金.42亿元。远程异地评标评审实现常态化、全覆盖,全市公共资源交易项目远程异地评标延伸到建设工程、交通工程、医疗设备、政府采购等领域,实现常态化、全覆盖,上半年,与河南新郑、济宁、泰安、聊城等地完成跨省市远程异地评标项目21个,涉及预算资金23.89亿元。市中心通过公共资源电子交易系统升级完善,再造流程、精简环节,推行“交易通”手机APP投标、网上信息采集、网上制作投标文件、CA证书免费办理等“网上办、指尖办”服务,最大程度增加交易便利性,提高办事效率,节约市场主体的纸质文件制作成本和交通、人力成本,上半年累计为企业节省交易成本约.11万元。
招标计划提前发布制度落地实施。积极对标北京、重庆等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按照《国务院关于开展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工作的意见》要求,聚焦市场主体关切,联合全市营商环境招标投标专项工作组成员单位下发《关于建立招标计划提前发布制度的通知》,在全市范围内全面建立实施招标人提前发布招标计划制度。招标计划应至少于项目招标公告发布之日30日前公布,实现了公共资源交易活动信息向社会公众全方位、全视角展现。截至目前,市中心招标计划发布栏目已发布招标计划45条,不仅有利于招标人科学合理制定项目招标实施计划,更有效延长了市场主体投标准备时间,进一步加大了项目交易信息公开力度,推动项目交易竞争更充分,交易活动组织更高效,交易程序规则更阳光。
金融赋能助力企业快速发展。持续加大对受疫情影响的公共资源交易行业和招标投标企业金融支持力度,积极推广应用公共资源交易配套金融服务平台,推进电子保函服务平台建设,开展中小微企业融资服务,形成“全方位、多元化”的金融服务体系,共办理电子保函笔,担保金额3亿元,为中小微企业在线提供便捷融资.30万元,着力解决企业融资难题,切实减轻企业资金占用压力,助力中小微企业纾困发展,有效激发了公共资源交易市场活力。
推动公共资源交易服务向基层延伸激发农村市场活力。聚焦基层对公共资源交易系统建设、资源开放、公共服务提供等需求,制定出台35条落实措施,主动延伸交易服务触角,深耕基层服务内涵,推动公共资源交易服务向基层延伸,不断深化农村集体公共资源交易成果,持续盘活基层资源,有效激发农村市场活力。4月份我市首宗农村林权项目顺利交易,5月份寿光市双王城生态经济园区李家坞村康养中心建设项目,作为全省首个省市县三级联动交易项目,通过省平台顺利交易。上半年,全市共进场农村集体公共资源项目54项,完成交易项目45项。农村集体招标类项目完成37项,预算金额.80万元,交易金额.66万元,节约资金.14万元,节支率9.69%;农村集体出让类项目完成8项,起始价.80万元,成交额.40万元,溢价额34.60万元,溢价率4.92%。
全市公共资源交易市场趋于“外向型”。全面推行阳光高效便民利企的“五个零服务”,公共资源交易在打破地方壁垒、扩大市场开放度、招商引资中的作用和功能进一步凸显,开放、包容、共享的营商环境为外地企业踊跃来潍参与投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年度上半年在全市注册登记的企业共有家,其中外地(本市以外)企业达家,占注册登记企业总数的59.29%。全市共完成公共资源交易项目项,企业参与总次数为次,其中外地企业参与交易次,外地企业参与率达53.17%,同比增长2.39%。上半年外地企业在潍中标率为38.24%。
服务软实力打响“服务先锋”硬品牌。着力提高市场主体满意度和获得感,以“打造优质服务新标杆”为目标,在推出满意度回访制度、大厅值日官、“微笑服务”活动、深入推广使用普通话等多项举措的基础上,推行双休日、法定节假日预约服务和服务礼仪常态化晨练活动。健全完善24小时业务服务保障,对交易主体因特殊、紧急情况而需要办理的事项,提供“业务办理预约”窗口服务,第一时间为交易主体按照预约事项高效、有序、规范办理。通过坚持日常工作文明礼仪规范,细化服务流程,促进工作人员服务质量和水平全面提升,不断提升中心服务效能,打造既有速度、深度,又有温度的公共资源交易服务品牌,用服务软实力构筑公共资源交易高质量发展硬支撑。
(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张鹏通讯员陈延超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