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日,重庆市第四届文化旅游惠民消费季(冬季)梁平分会场“年画进万家·非遗过大年”活动举办。图为梁平木版年画项目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徐家辉向现场观众介绍年画。中国青年网记者韩玉摄
中国青年网重庆1月6日电(记者韩玉)腊八一过,年味渐浓。扫完年尘贴年画,是我国一项重要的文化传统,承载着人们辞旧迎新、避灾驱邪的美好祈愿。在千百年来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文化精彩纷呈、潮起潮落,年画一直默默见证和参与,成为延续中华文脉的重要文化基因。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年画,始于古代“门神画”,是我国特有的民间艺术品类,肇始可以追溯至汉。年画在历史长河中逐步形成了不同的艺术风格和明显的地方特色,天津杨柳青、江苏苏州桃花坞、山东潍坊杨家埠、河南开封朱仙镇木版年画等都久负盛名,各有千秋。学者冯骥才把木版年画称作“中国民间美术的源头”。
近日,由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业务指导,中国文化传媒集团主办,中国手艺网承办的“行走的年画地图”主题采风活动正在进行中。记者来到重庆市梁平区,寻找梁平木版年画守望传承的“金钥匙”。
梁平木版年画。中国青年网记者韩玉摄
坚守匠心把老祖宗的手艺传承下来
梁平木版年画起源于明嘉靖年间,其制作遵循美女削肩,将帅无项,文人如钉,武士如弓原则,画面呈现出粗犷野俗、浑厚凝重的原朴之美。最为独特之处是画面人物不分男女老少,均在人物脸上腮部涂上一笔椭圆的桃红,称作开脸。年,梁平木版年画被列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徐家辉是梁平木版年画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所在的徐氏家族当年是梁平年画的出产大户。每张纸用特殊手艺自制,雕版套色一色一版,颜料用植物熬制……“年画看似简单,制作工艺却非常考究。”徐家辉坚持用传统技法印制年画。他说,木版年画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老手艺。只有秉承传统,才能做出浓艳厚重、色泽百年不褪的年画。
徐家辉作品《踏伞》。中国青年网记者韩玉摄
近年来,徐家辉尽己所能,做好梁平木版年画的保护和传承工作。他种植可以提取颜料的植物,找寻最古朴本真的色彩;积极参加各种文化交流活动,向全世界展示中国传统木版年画的独有之美;走进学校讲述梁平木版年画的历史,也邀请学生到自己的工坊参观体验,近距离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徐家辉说:“希望能把年画传承好,让传统延续下去。”
薪火相传助力传统文化焕发新色彩
木版年画的传承与保护离不开民间传统手工艺者的努力,也需要*府层面的支持和参与。近几年,重庆市梁平区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组织徐家辉、莫绍萍等传承人参加版画类非遗传承人群研培研习班,并在屏锦中学等学校开展教学活动;编辑出版了《梁平木版年画》《梁平木版年画艺术》《中国木版年画集成?梁平卷》等专著;推出了反映传统文化、文明旅游等主题的木版年画新作品,并开发出一批年画创意衍生品。这些做法提高了年画传承人收入水平,激发了他们创作和创新的能力,同时,促进年画进入现代生活。
年11月22日至24日,“新年画·新生活”——年画传承发展大会在山东省潍坊市举行。图为活动现场展示的年画。中国手艺网供图
年11月举办的“新年画·新生活”——年画传承发展大会提出,将成立中国木版年画传承发展联盟,联合社会各方力量,共享平台,协同创新。梁平区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相关负责人说,今后,梁平区将通过鼓励年画的“新创作”“新传播”“新应用”,让年画走进千家万户,不断焕发新的生机。希望借助中国木版年画传承发展联盟平台,寻求共同发展,激发年画创作与创新活力,推动年画产业持续、健康、高水平发展。
(来源:中国青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