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慧花
从“后花园”到“百花园”
华北电力大学控制与计算机工程学院课程思*建设助力三全育人
在华北电力大学控制与计算机工程学院自动化专业通识导论课《系统工程导论》课堂上,授课教师师瑞峰将其正在开展的能源交通融合发展的前沿课题引入课堂,并给同学们展示了系统工程综合协调的方法在现实复杂系统规划、分析和解决方案构建中的价值和作用。级自动化创新实验班唐英博同学课后主动要求加入师老师的课题组,他说:“师老师的课堂引申启发了我对能源清洁化、交通载运电动化,以及能源发展国际化等前瞻性问题的思考,也对我未来能够用整体的、联系的思维方法去解决工程问题和做好个人长远规划打下了坚实基础。”
《自动控制理论》是一门晦涩难懂的专业基础课,却对构建自动化专业知识体系和学生读研深造至关重要。课程负责人袁桂丽老师花了两年的心血,将育人元素的挖掘和深化课程改革有机统一了起来,并独创了问题导入、启发思考、理论讲授、归纳总结、案例分析、思*融入六段式的教学模式。钱学森等老一辈科学家“五年归国路、十年造两弹”的爱国精神,如何规划好不同阶段的人生目标等在袁老师的课上信手拈来,如盐入水般融入到了自动控制发展历程和频段理论等知识点中。
年开始,学院开启了以课程思*带动课程供给侧改革,优化课程设置,修订专业教材,更新教学模式,完善教学设计,推动课程思*体系建设。学院院长、*支部书记、教研室主任、专业骨干教师当好课程思*改革的先行者,组建了课程思*教学团队,在课程思*教学改革中,结合课程具体特点重新编制教学大纲和教案,重新制作课件PPT,深入挖掘各门专业课程中所蕴藏的思*元素,融入专业课程的讲授中,做到价值引领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有机统一。
从课程思*改革之初老师们的无所适从、为难顾虑;到建设过程中的逐渐理解、自觉探索;再到现在更多老师主动融入,全面掀起建设热潮……不仅最初遴选的15门试点课程形成了较好的示范引领作用;而且全课程育人的浓郁氛围正在逐步形成。该院用了两年多的时间,形成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工作模式和经验,构建了“一心五环”课程思*建设新机制。“一心”即以“育人”为中心,“五环”指在“课程”选取、“教师”培育、“思*”凝炼、“项目”牵引、“效果”评价等五个维度系统性地开展工作,为工科院系课程思*建设树立了标杆。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对大多工科学生来说,思*课是他们“痛点”,却是专业课老师的“着力点”。《数据结构与算法》是一门枯燥抽象的计算机专业基础课,焦润海老师却有如一个顶级大厨,将知识掰开了揉碎了重新编排,再通过线上线下结合、智慧教室等多种方式“端”出,最后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大餐。在完成“树”知识点讲解后焦老师留给学生们这样的任务:“画出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庆典的树型图,并根据层级结构说出庆典中各个方阵是如何做到有条不紊地完成最终任务的”。“看庆典时只顾着看热闹,通过画树形图才明白只有无数个个体服从庆典指挥部整体才能最终达成目标”,同学们完成作业后反馈说。
每一门课的背后是一种观察世界的方法,在教授专业知识的同时,让学生们转换身份跳出原有框架,不断完善自己看待世界、思考问题的方式。杨婷婷老师在《检测技术原理》课上通过“美国塔科玛峡谷桥”坍塌事件中冯卡门的质疑精神培养学生们的批判思维;李元诚老师在《密码学》中以解决“卡脖子”工程科研攻关主题引发学生的责任之思;闫江毓老师在《计算机组成与结构》里用“八卦”的哲学内涵深化了“二进制”的原理学习……
在一次次专业课中实现一次次价值引领,老师们没有刻意向学生灌输价值观,学生却能在一门门工科课程里用科学思维完成一次次思*课的论证。专业课和思*课,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化学生的“痛点”为课堂的“着力点”最后成为教学的“闪光点”,正是控计学院要达到的课堂效果。
时任学院*委书记刘威和院长房方是教育部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系)建设项目的共同负责人,也是课程思*建设的发起者和重要推动者。刘威说:“专业课和思*课从来不应该割裂。只有每一位老师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深入挖掘专业课程中所承载的育人元素,才能形成交织往复的圈层效应,实现与思*课的同向同行;才能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大思*格局。”房方是《过程控制技术与系统》课程思*建设的负责人,他说:“对于课程思*建设,学院领导班子中的专业课教师应主动投入、率先示范。”同时,他提出将课程思*建设与“一流学科”和“一流专业”建设紧密结合,学院层面除了做好顶层方案设计,还应统筹规划,为课程思*团队提供必要的经费和资源支持。
就这样,老师们在把故事讲好、把知识讲透、把课程讲活、把体系讲通的过程中完成了从“思*课程”主渠道育人向“课程思*”全方位育人的跨越性转变。
你就是我,我就是你
对立德树人而言,第一课堂目标达成就够了吗?不够!华北电力大学控计学院把育人的触角延伸到第二课堂,精品讲堂教育、校企共建专题、心理健康教育、社会实践指导……所有有学生在的每一寸“神经末梢”都有形式多样的“行走课堂”,引领学生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完成实验、以开拓进取的精神探索知识奥秘,铸造学生严谨务实、精益求精、实践创新、团结协作的科学探索精神和大国工匠精神等等。
提起大学的第一堂课,控计学院的所有学生都自豪又动容,刘吉臻院士连续十八年坚持给新生上“开学第一课”是学院雄厚育人基础的最好体现。院士讲的是人生经验、治学之道和能源电力的发展格局,学生悟出来的是讲台上老教授的殷殷嘱托、厚重期待和矢志不渝的坚守与追求。院士开学第一课,郑重的仪式感是控计学院送给新生最好的礼物,帮助学生系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就从新生引航开启。
通过校企共建课程思*实现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有机联动是《分散控制系统》的课程思*建设特色。梁庚老师紧紧抓住专业课要与生产实践密切结合这个特点,将国电智深公司DCS自主创新的精神内核和思维理念融入到知识体系中,带领学生赴研发现场进行实地参观,邀请对方科技标兵、十九大代表陈锋同志为同学们讲授企业前沿成果……
自动的林照耕同学课后说:“这是非常特别的一门课,老师用立体、多维、组合的手段不仅加深了我对知识的理解,也在无形中激发了我投身科研事业的决心。”
教《计算机视觉》的周蓉老师说,思*,要从爱和尊重开始,她强迫自己记住每一个学生的名字;教《计算机网络与安全》的徐茹枝老师在PPT上特别打下一句“方法总比困难多”,她说,老师也要在课下做指引学生走出盲区的那盏明灯;教《计算机网络》的琚贇老师将指导大学生创新竞赛的生动案例引入了第一课堂,并在第二课堂中去检验教学成效……
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课程思*达标版到你就是我、我就是你的课程思*升级版,学院育人成效初现,课程思*建设问卷调查反馈表明,90%以上的同学认为“思*”融入明显提升了课堂吸引力,深化了理论学习,激发了责任担当。
年10月,学院入选教育部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系)。年11月,学院融合课程思*建设内容的《适应电力创新发展的自动化类“三全育人”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教学成果荣获中国自动化学会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年1月,郑玲、陈菲等老师以“如何成为一名卓越的软件工程师”为育人主线的《高级语言程序设计C》获批北京市优质本科课程。
有华电特色的育人体系逐渐明晰,关于课程思*的探索还在继续。“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切实打通‘育人最后一公里’,我们仍需努力前行!”新任学院*委书记孟大伟同志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