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市论坛

首页 » 分类 » 问答 » 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蕴藏的地理知识附习
TUhjnbcbe - 2021/6/27 23:02:00
白癜风的问题 http://m.39.net/pf/a_6506031.html

前几天,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结果出炉,下面,惟楚君给大家分享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蕴藏的地理知识,附习题和答案供大家学习参考。

年11月1日,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登记工作正式启动。此次人口普查首次采用了普查对象自主填报的方式,由住户自主填报普查短表。

(一)人口总量

全国人口[注:全国人口是指我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人的人口,不包括居住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港澳台居民和外籍人员。]共万人,与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下同)的万人相比,增加万人,增长5.38%,年平均增长率为0.53%,比年到年的年平均增长率0.57%下降0.04个百分点。数据表明,我国人口10年来继续保持低速增长态势。问题1:中国人口总量在世界的位次?世界各国的人口分布也极不平衡。年,世界人口总数达74.42亿。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有中国、印度、美国等13个,这些国家的人口总数达46.49亿,约占世界总人口的62.47%。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具有劳动力丰富、市场广阔的优势。问题2:为什么中国人口低速增长?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的人口变动情况。引起人口增长的因素主要有:(1)人口的自然增长,即新出生的人口和已死亡人口之间的差额;(2)迁移增长,即迁入人口与迁出人口的差额。人口增长的绝对幅度以人口净增加额来衡量,人口净增加额等于人口自然增长额与人口迁移增长额之和。一般,发展中国家都处于传统型人口增长模式,但中国事实上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已经很低,处于现代型人口增长模式。中国出生率的非常规下降,与计划生育*策密不可分,同时与生育观念和生育行为的变化也有着关联。

(二)户别人口

全国共有家庭户万户,家庭户人口为万人;集体户万户,集体户人口为万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62人,比年的3.10人减少0.48人。家庭户规模继续缩小,主要是受我国人口流动日趋频繁和住房条件改善年轻人婚后独立居住等因素的影响。△中国家庭户人数变化问题:为什么家庭户规模缩小?在家庭规模结构方面,出现了世界性的家庭规模缩小,小家庭比重上升的趋势。家庭户规模小型化是社会、经济、文化、人口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1)从人口变化的角度看,结婚年龄的推迟,不婚率和离婚率的提高,低生育率、寿命的延长、人口流动等,都导致家庭户规模的不断缩小。(2)年以来,生育率下降对家庭户缩小的影响正在减弱,持续的大规模人口迁移流动正在成为家庭规模缩小的重要推力。(3)家庭观念的变化、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现代化、居住条件的改善等经济社会发展因素也直接促进了家庭规模的小型化。

(三)人口地区分布

东部地区人口占39.93%,中部地区占25.83%,西部地区占27.12%,东北地区占6.98%。与年相比,东部地区人口所占比重上升2.15个百分点,中部地区下降0.79个百分点,西部地区上升0.22个百分点,东北地区下降1.20个百分点。人口向经济发达区域、城市群进一步集聚。问题:为什么四大地区人口会变化?当今世界的人口分布状况,就是自然和人文两方面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1.自然地理条件(1)气候:人口主要分布在温带和亚热带的湿润、半湿润地区。(2)地形:人口主要分布在平原和丘陵地区,山区人口较为稀少。(3)水资源:沿河、沿湖地区人口稠密,干旱地区的绿洲农牧业较发达,人口集中。(4)土壤:主要通过农业发展间接地起作用。(5)矿产资源:通过资源的开发吸引人口聚集。2.人文地理环境包括经济、社会、历史、文化和科技等因素。其中,经济因素对人口分布具有决定性影响。(1)采集—狩猎社会和农业社会,人口分布表现出相对分散而均衡的特点。(2)农业社会以后,人口逐渐向城镇集中,人口分布格局呈现点、轴集中态势。(3)国际贸易的发展,使海岸带人口变得稠密。(4)科技:突飞猛进的科学技术,使得自然地理环境对于人口的制约程度渐趋弱化,大幅度提高了农业生产水平,人口空间分布表现为从分散到集聚。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人口增长较快的主要原因:(1)自然环境优越: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气候温和湿润,地势低缓,平原面积广阔,土层深厚,河网密布,水源丰富。(2)经济实力雄厚:东部开发历史悠久,农业发达,有众多的农业基地和水产品基地;工业发达,集中了我国最具有实力的四大工业基地,其经济影响力遍及全国;科技文化水平高;水陆交通方便,使人口不断集聚,经济快速发展。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快速发展,东部就业机会和发展机遇不断增多,使人口集中程度提高。(3)*治因素:改革开放以来,国家从全局出发,制定了有利于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特殊*策,这就使得东部沿海地区得以依据有利的区位和*策优势,首先接受海外的先进技术、大量的资金和现代化的经营管理方式,从而促进了人口的集中。

(四)性别构成

男性人口为万人,占51.24%;女性人口为万人,占48.76%。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07,与年基本持平,略有降低。出生人口性别比为.3,较年下降6.8。我国人口的性别结构持续改善。问题:为何我国性别比改善?人口的性别结构通常用“性别比”来衡量,即用位女性对应的男性数量来衡量。它用来反映该地区或国家人口的性别结构是否合理或协调。性别比失衡会造成婚姻、家庭和社会的不稳定,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由于重男轻女思想,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出生性别比失衡较为严重、持续时间较长的国家。控制出生性别比失衡的重要手段有:*和*府部门加大对生育选择的监控;对B超等能够予以性别选择的医检设备进行严格管理;对非法经营的机构和个人追究经济责任及刑事责任;消除女童辍学现象;消除就业中的性别歧视等。

(五)年龄构成

0—14岁人口为万人,占17.95%;15—59岁人口为万人,占63.35%;60岁及以上人口为万人,占18.70%(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万人,占13.50%)。与年相比,0—14岁、15—59岁、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分别上升1.35个百分点、下降6.79个百分点、上升5.44个百分点。我国少儿人口比重回升,生育*策调整取得了积极成效。同时,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未来一段时期将持续面临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压力。问题1:为何我国少儿人口比重回升?主要是因为放开二孩*策,使得出生率上升。问题2:劳动力人口比重为何下降?有何影响?原因:长期的计划生育*策,是劳动力比重下降的主要原因。劳动人口减少可以防止失业率上升,但同时也将推高劳动力成本,进而削弱制造业和出口竞争力。尽管劳动年龄人口减少,但中国劳动力资源的绝对量依然还是较大。问题3:中国老龄化严重的原因和影响?人口老龄化是指人口生育率降低和人均寿命延长导致的总人口中因年轻人口数量减少、年长人口数量增加而导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长的动态。发达国家的老龄化是先富后老,是经济发达、医疗卫生水平高、社会保障制度完善、生育观念转变的结果;我国的老龄化是“未富先老”。采取的应对措施有所不同:发达国家是鼓励生育、接纳移民;我国采取放开二孩”*策,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等。

(六)受教育程度人口

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为万人。与年相比,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人上升为人,15岁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由9.08年提高至9.91年,文盲率由4.08%下降为2.67%。受教育状况的持续改善反映了10年来我国大力发展高等教育以及扫除青壮年文盲等措施取得了积极成效,人口素质不断提高。问题:受教育程度的影响和对策是什么?

(七)城乡人口

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万人,占63.89%;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万人,占36.11%。与年相比,城镇人口增加万人,乡村人口减少万人,城镇人口比重上升14.21个百分点。随着我国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深入发展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策落实落地,10年来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稳步推进,城镇化建设取得了历史性成就。问题1:我国为何城市化迅速发展?经济发展是城镇化的主要动力。一般来说,经济越发达,城镇化水平就越高,反之就越低。随着农业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农村劳动力明显过剩,农业人口向城镇大量转移。进城务工人员从事加工制造、建筑、服务等行业,成为城镇劳动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城镇发展与工业化进程的关系尤为密切。在大多数城镇,工业是城镇经济的主要支柱,能够安排大量劳动力就业,并为服务业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工业化与城镇化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城镇的兴起又与第三产业的发展密切相关。经济繁荣的城镇,服务业相对发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显著拉动了城镇化进程。城镇人口快速增长,城镇数量不断增加,城镇化水平持续提高。—年,我国城镇化水平由17.9%上升到58.5%,平均每年约增长1.0个百分点。年,我国城镇常住人口达到8.1亿,市辖区人口超过万的城市已经达到个。

(八)流动人口

人户分离人口为万人,其中,市辖区内人户分离人口为万人,流动人口为万人,其中,跨省流动人口为万人。与年相比,人户分离人口增长88.52%,市辖区内人户分离人口增长.66%,流动人口增长69.73%。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为人口的迁移流动创造了条件,人口流动趋势更加明显,流动人口规模进一步扩大。问题:为何我国人口流动更加明显?人口迁移是各种推力和拉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具体而言,收入因素、距离因素、国家*策、文化背景、生态环境变化等都对人口迁移产生重要影响。我国国土辽阔,历史悠久,人口众多,各地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差异显著。因此,国内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具有持续时间长、规模大、迁移目的和形式复杂多样等特点。人口流动是指因工作、学习、旅游、探亲等原因暂时离开原居住地的人口移动现象。人口流动的强度主要取决于经济、文化发展水平。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自发性地涌向城市,特别是涌向经济发达的沿海大中城市,形成规模庞大的流动人口。人口流动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对促进经济发展、调节人口空间分布、加强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等都有积极作用。人口流动在一定程度上对流入地的居住、交通、市*设施等造成压力,并带来社会治安管理等方面的问题。

(九)民族人口

汉族人口为万人,占91.11%;各少数民族人口为万人,占8.89%。与年相比,汉族人口增长4.93%,各少数民族人口增长10.26%,少数民族人口比重上升0.40个百分点。民族人口稳步增长,充分体现了在中国共产*领导下,我国各民族全面发展进步的面貌。问题:我国民族人口为何增长?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府对少数民族实行了宽于汉族的生育*策。这使得少数民族人口的增长速度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人口普查可以帮助全面查清我国人口数量、结构、分布等方面的最新情况,是制定和完善未来收入、消费、教育、就业、养老、医疗、社会保障等*策措施的基础,也为教育和医疗机构布局、儿童和老年人服务设施建设等提供决策依据。

习题链接

据了解,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标准时点为年11月1日零时,分为普查准备、现场入户登记、数据处理及发布、总结表彰和开发应用四个阶段开展工作。据悉,这次普查将首次采用智能手机自主申报,结合普查员手持电子设备(PAD或智能手机)现场采集,在“查人”的同时还要“查房”。

1.与人工普查相比,智能手机自主申报信息,可以

①保证工作质量②维护住户隐私③提升工作效率④提高准确率

A.②③B.①④

C.①③D.②④

2.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中“查房”主要是为了

A.增加国家财*税收B.调控房价

C.推动城市化进程D.查准人口

3.人口普查的积极意义有

①掌握我国人口数量、结构、分布等方面的最新情况

②有助于分析判断未来我国人口形势

③有助于调整完善人口*策,推动人口结构优化,促进人口素质提升

④为教育和医疗机构布局、儿童和老年人服务设施建设等提供决策依据

A.①B.①②

C.①②③D.①②③④

据中新经纬客户端不完全统计,截至年3月16日发稿时,已有广东、山东等24省份发布《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各地常住人口数据相继公布。下表是部分省区常住人口统计表。据此完成4~6题。

4.在新一轮人口统计数据中,广东省常住人口和增量人口均居全国第一,是因为

A.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B.户籍管理*策严格

C.全面二胎*策见效

D.生活消费水平较低

5.以下不属于辽宁省常住人口负增长原因的是

A.产业结构调整

B.房价居高不下

C.劳动力流出多

D.新生儿数量少

6.北京市人口负增长最主要原因是

A.环境条件优越

B.公共服务水平高

C.户籍*策调控严

D.经济发展活力足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简称“六普”),广东省流动人口分布在珠江三角洲、东翼、西翼和山区。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简称“五普”)相比,“六普”广东省内流动人数从.92万增至.27万,省外流入人数由.49万增至.78万。下图示意广东省流动人口迁移原因(单位:%)。据此完成7~8题。

7.“五普”至“六普”期间,广东省流动人口

①规模大、增长快②以省内流动为主③以青壮年人口为主体④流入地区分布均衡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8.与其他省份流入人口数相比,广东省内流动人口数占流动总人口比重较大的主要影响因素有

①经济因素②家庭因素③社会因素④历史因素

A.②③B.②④

C.①④D.①③

年4月国家推出全面取消城区常住人口在万~万的城市落户限制,放宽城区常住人口在万~万的城市落户条件,超大特大城市要调整完善积分落户*策,大幅增加落户规模、精简积分项目。下图为~年安徽、上海、江苏、浙江四个省级行*区常住人口占全国人口比重的变化统计图。据此完成9~11题。

9.图中①②③④四条曲线表示上海、安徽的分别是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10.年之后,②行*区常住人口占全国比重逐步下降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

A.产业转移

B.人口转变为净迁出

C.全面二孩*策实施

D.全国人口增速放缓

11.年4月国家推出新的城市落户*策后,对①行*区可能产生的影响是

A.加剧高端人才流失

B.城市化速度明显加快

C.缓解老龄化

D.经济增长动能减缓

人口数量持续增长是困扰超大型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适度人口为研究城市资源合理分配提供了思路。图3示意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以下简称北上广深)4座超大型城市截止到年的人口趋势(含预测),表1为结合*府规划数据得出的北上广深年人口相关数据预测(单位∶万人)。据此回答12~13题。

12.对北上广深四城人口规模判断合理的是

A.北上广深四城的人口规模已经达到上限

B.未来5年广州、深圳的环境人口压力较小

C.未来5年北上的人口增长幅度大于广深

D.北京和上海的人口增长正趋于平稳发展态势

13.结合图表,对北上广深四城推断合理的有

①至年,四城常住人口规模>*府规划红线>适度人口规模

②影响常住人口规模的因素有经济、生态以及社会生活设施

③广州和深圳人口增长受落户*策和就业机会影响较大

④年适度人口规模上海最大,因其生态环境状况最好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人口老龄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结果,社会经济越发达,人口老龄化程度越高。但是,在人口老龄化过程中,对比城市与农村区域,发现许多国家普遍地表现出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高于城市的特点,即人口老龄化城乡倒置。下图是中国未来年城乡人口老龄化发展的趋势图。根据材料信息,回答14~15题。

14.图示期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年城镇人口老龄化高于农村人口老龄化

B.城镇老年人口数一直高于农村老年人口数

C.中国开始人口老龄化城乡倒置的时间大约是年

D.农村老年人口数持续增加

15.出现人口老龄化城乡倒置的直接原因是

A.城乡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B.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

C.人口城乡迁移

D.农村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

扫码回复关键词“地理”获取答案

免责声明:

1、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来源于网络,因编辑需要,文字和图片之间无必然联系,仅供读者参考。2、我们所转载的所有文章、图片等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如原作者或编辑认为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通知我们。3、本网页如无意中侵犯了媒体或个人的知识产权,请来电告知,我们将立即予以修改或删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蕴藏的地理知识附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