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历史学进步、新陈代谢的动力,是学科自身强大而主动的反省、修复能力,是开放包容和兼收并蓄的学术精神。随着新材料、新理论和新方法的引入,古老的历史学得以不断地进发出新的活力。历史学发生的“数字转向”,便是已知的诸多新变化之一。
自19世纪以来,历史学建立了一整套较为严格缜密的研究方法、学科体系和职业规范。仅以对历史资料的收集、整理和考证为例,史料的范围从一般的档案、文献、典籍等,逐渐拓展到考古、图像、数据、口述等文字之外的形式。最近20年来,历史资料的数字化与数字化原生史料的大量出现,成为历史学“教字转向”的重要标志之一。
首先看传统史料的数字转化。自古以来,就一直存在史料在不同介质和载体之间的转换,如由口述传统向文字书写的过渡,直接带来了传统史学的诞生;再如碑刻铭文的拓印,文稿的誉写、抄录与印刷,还有一度非常盛行的微缩胶片等,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历史研究的进步。现代教码技术的发展,使得文件的存储、携带、阅读、检索和传播等各方面都发生了质的变化。单就史料本身而论,传统史料数字化使得历史研究者有可能尽量多地获取、占有和运用史料,并且全面细致地掌握相关的研究状况。但是,海量的史料超出了人类自然的阅读能力,这是之前任何时代都不可想象的新问题。于是,文本、敏据库和网络范围内的电子检索,成为今天每一个研究者日常的基本操作技能:而再更进一步,就出现了利用计算机、人工智能和统计学等方法的“数据挖掘”,以及在此基础上展开的“大教据”模型分析。
再来看原生的敦字史料,也就是运用数码技术直接制造产生的各类电子文档、信息和记录。我们已经在不知不觉中进入到一个“数码”的时代,对于未来将要研究我们这个时代的历史学家来说,他首先必须解决的就是如何获取这个时代里大量以敏字形式出现并存在的历史资料。例如,进行历史人物的研究,一般较为传统的研究路径大致包括这样几个方面:一是通过档案资料来挖掘耙梳人物的生平信息、人生轨迹等;二是借由人物存世的著述、日记和书信等文本建构其思想、观念和情感世界;三是追踪人物的社会交往和关系网络,从他人的观察、记录、回忆和评论里还原并率满人物的形象。即使是依然沿用这一路径,在未来的研究者所要处理的史料中,也会有大量的电子邮件、数码通信信息、社交网络记录等。况且电子信息缺乏实体的物理存在,更为隐秘、难以查找,也易被破坏、篡改和散佚。这些情况,对于仍然按照现有学术训练模式培养的研究者来说,恐怕会成为难以逾越的障碍。因此,在一些对未来史学发展的展望中,常常会提到“数字考古”“敦字考证”等概念,这些或许都将成为未来历史学家们的学术基本功之一。
事实上,数字化对历史学的影响是全方位的。数字化的媒体、技术和工具,已经深入到历史学的各种实践、演示、分析、教学、研究和传播当中,取得的成果也不胜枚举。但是,由于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以及传统学科本身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两者之间还存在着不小的张力,对于历史学的“教字转向”这一议题也尚未达成一致的共识,亟待深入展开讨论、更新学术规范、明确前进方向。历史学的研究实践,不仅需要广泛借鉴各种新的技术手段,而且要前瞻性地思考历史学本身在未来数字时代中的学科定位与理论特色。
(摘编自周兵《迎接历史学的“数字转向”》)
材料二:
就历史学内部来说,历史地理是最早自觉引入各种教字技术的领域,这与历史地理学的研究特色分不开。而经济史领域因为处理量化资料,也很早就引入统计分析软件,并且建设数据库。不过,对中国古代经济史来说,进一步开发适用的教字人文工具也存在一些困难。虽然传统中国史料中也包含大量经济相关的数字,但要把这些数字转化为可分析的数据面临诸多瓶颈。仅就最基本的价格与度量两类敏字来说,银两有多种不同的成色、计重,各类货物的称重、体积也都有各种不同的表示方法。如果这些数字不能进行统一的换算,就很难应用现有的数字人文工具进行分析。当然,这也推动我们去思考如何结合史料与研究主题的特性,开发有针对性的教字人文工具。
任何一种技术、方法都有其适用对象、适用限度,须与其他研究方法技术相配合。数字人文热之下,更需要我们对历史学学科传统进行冷静地审视与反思。数字史学研究必须将传统与现代结合,否则研究工作就成了“无源之水”,技术方案自然也就“无的放失”。数字人文改变了历史叙述的方式,辅助研究者进行史料辨析、建立因果链条等,但是数字人文并不能代替研究者决策。至于历史感的形成和升华还是需要依托传统方式,阅读、写作、经历、田野考察,数据库、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手段能够使这些方法的运作更为有效,
但无法从根本上改变历史感的培养方式。
(摘编自《新机遇与新可能:数字人文视野下的历史学》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处于“数码”的时代,如何获取大量以数字形式出现并存在的史料,是进行历史研究最重要的问题。
B.传统的历史人物的研究路径已经不适用于数字化的时代,不能再按照现有学术训练模式来培养研究者。
C.在历史学的分支学科中,历史地理和经济史能够较早引入数字技术,与该分支学科的研究特点密切相关。
D.历史感的形成与升华需要依托传统方式,数据库、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手段对历史感的培养没有益处。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文字之外,融入考古、图像、数据、口述等史料,体现了历史学开放包容和兼收并蓄的学术精神。
B.如果想获得对一个历史人物的更丰富的认识,参看他人对此人的回忆评论性文章是一种重要的途径。
C.历史学家掌握“数字考古”“数字考证”等基本功,就能解决电子史料容易被破坏、篡改和散佚等问题。
D.通过对价格、度量等数字统一换算,可将中国古代经济史中的数字转化为数字人文工具可分析的数据。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数字历史研究范畴的一项是(3分)
A.气象学家竺可桢通过气象文字记录整理出历史气候数据。
B.疫情防控期间,同济大学举办线上“交通历史与发展国际学术会议”。
C.英国历史学家构建“seshat全球历史数据库”。
D.浙江大学数字考古队利用高精度数字档案复制了一座“敦煌石窟”。
4.请结合材料内容,分析如何更好地发展数字史学。(4分)
5.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6分)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文本一:
三个小女孩
季美林
我生平有一桩往事:一些孩子无缘无故地喜欢我,爱我;我也无缘无故地喜欢这些孩子,爱这些孩子。我同这些孩子都是邂逅相遇,我语不惊人,貌不压众,不过是普普通通,不修边幅,常常被人误认为是学校的老工人。这样一个人而能引起天真无邪、毫无功利目的、二三岁以至十一二岁的孩子的欢心,其中道理,我解释不通,我相信,也没有别人能解释通,包括赞天地之化育的哲学家们在内。
大约在50年代,我暑假回济南探亲。我们家住西屋和北屋,南屋住的是一家姓田的木匠。他有一儿二女,小女儿名叫华子,我们把这个小名又进一步变为爱称:“华华儿”。她大概只有两岁,路走不稳,走起来晃晃荡荡,两条小腿十分吃力,话电说不全。按辈分,她应该叫我“大爷”;但是华华还发不出两个字的音,她把“大爷”简化为“爷”。一见了我,就摇摇晃晃跑了过来,满嘴“爷”“爷”不停地喊着。有时候,我在北屋睡午觉,只觉得周围鸦雀无声,恬静幽雅。猛一睁眼:一个小东西站在我的身旁,大气不出。一见我醒来,立即“爷”、“爷”叫个不停。不知道她已经等了多久了。我此时真是万感集心。有一次我出门办事,回来走到大门口,华华妈正把她抱在怀里。她说,她想试一试华华,看她怎么办。然而奇迹出现了:华华一看到我,立即用惊人的力量,从妈妈怀里挣脱出来,举起小手,要我抱她。她妈妈说,她早就想到有这种可能,但却没有想到华华挣脱的力量竟是这样惊人地大。大家都大笑不止,然而我却在笑中想流眼泪。
下面再讲吴双的故事。
80年代的某一年,我应邀赴上海外国语大学去访问。我的学生吴永年教授十分热情地招待我。永年带了他的妻子和女儿吴双来见我。吴双大概有六七岁光景,是一个秀美、文静、伶俐的小女孩。我们是第一次见面,她最初还有点腼腆,叫了一声“爷爷”以后,低下头,不敢看我。但是,我们在校园中走了没有多久,她悄悄地走过来,挽住我的右臂,扶我走路,一直偎依在载的身旁,她爸爸妈妈都有点吃惊,有点不理解。我当然更是吃惊,更是不理解。一直等到我们参观完了图书馆和许多大楼,吴双总是寸步不离地挽住我的右臂,一直到我们不得不离开学校,不得不同吴双和她妈妈分手为止,吴双眼睛中流露出依恋又颇有一点凄凉的眼神。从此,我们就结成了相差六七十岁的忘年交。她用幼稚但却认真秀美的小字写信给我。我给永年写信,也总忘不了吴双。我始终不知道,我有什么地方值得这样一个聪明可爱的小女孩恋?
现在轮到未未了。未未是一个12岁的小女孩,爸爸是延边大学出版社的社长,母亲王文宏,延边大学中文系副教授。第一次见面,我发现未未同别的年龄差不多的女孩不一样。面貌秀美,逗人喜爱,但却有点苍白;个子不矮,但却有点弱不禁风。不大说话,说话也是慢声细语。吃饭的时候,她依然是少言寡语。但是,等到出门步行回北大时,却出现了出我意料的事情。文宏拉住我的左臂搀扶着我,未未却一步抢上前来,抓住了我的右臂来搀扶住我,并且示意她母亲放松抓我左臂的手,仿佛搀扶我是她的专利,不许别人插手。她这一举动,我确实没有想到。然而,事情既然发生一由它去吧!
第二天是文宏全家回延吉的日子。一大早,文宏就带了未未来向我辞行。文宏是感情极为充沛的人,虽是暂时别离,她恐怕也会受不了。我口中念念有词,调动我的定力来拴住自己的感情,满面含笑,“口若悬河泻水,滔滔不绝”。然而,言者谆谆,而听者藐藐。文宏泪珠只停留在眼眶中,间或也滴下两滴。而未未却不懂什么诺言,也不会有什么定力,坐在床边上,一语不发,泪珠仿佛断了线似的流个不停。我心里有点发慌。连忙强打精神,含泪微笑,送她母女出门。一走上门前的路,未未好像再也忍不住了,一把抓住了我的胳
臂,伏在我怀里,哭了起来。热泪透过了我的衬衣,透过了我的皮肤,热意一直滴到我的心头。我忍住眼泪,捧起未未的脸,说:“好孩子!不要难过!我们还会见面的!”未未说:“爷爷!我会给你写信的!”我此时的心情,连才尚未尽的江郎也是写不出来的。
我遇到了这样三个小女孩,是我平生一大乐事,一桩怪事,但是人们常说,普天之下,没有无缘无故的爱。可是我这“缘”何在?我这“故”又何在呢?佛家讲因缘,我们老百姓讲“缘分”。虽然我不信佛,从来也不迷信,但是我却只能相信“缘分”了。在我走到那个长满了野百合花的地方之前,这三个同我有着说不出是怎样来的缘分的小姑娘,将永远留在我的记忆中,给我孤寂的晚年涂上点有活力的色彩。
(摘编自季羡林散文集《我这一辈子》)
文本二:
常读到一些散文家的论调,说什么:“散文的诀窍就在一个“散”字。”散者,松松散散之谓也。又有人说“随笔的关键就在一个“随”字。”随者,随随便便之谓也。有些作者自己有时也感到单调与贫乏,想弄点新鲜花样;但由于腹笥贫瘠,读书不多,于是就生造词汇,生造句,企图以标新立异来济自己的贫乏。结果往往是,虽然自我感觉良好,可是读者偏不买你的账,奈之何哉!读这样的散文,就好像吃搀上沙子的米饭,吐又吐不出,咽又咽不下,进退两难,啼笑皆非。
根据我个人多年的玩味和体会,我发现,中国古代优秀的散文家,没有哪一个是“散”的,是“随”的,正相反,他们大都是在“意匠惨淡经营中”,简练描摹,煞费苦心,在文章的结构和语言的选用上,狠下功夫。文章写成后,读起来虽然如行云流水,自然天成,实际上其背后实蕴藏着作者的一片匠心。空口无凭,有文为证。欧阳修的《醉翁亭记》,通篇用“也”字句,其苦心经营之迹,昭然可见。
(摘编自季羡林《漫谈散文》)
6.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头和结尾都强调了“我”与三个小女孩之间“无缘无故的爱”,突出了缘分的妙不可言和“我”对这种感情的珍视。
B.华华从妈妈怀里挣脱,举起手让我抱,妈妈惊异于孩子的力气之大,而我则因孩子对我的依恋而感动,两人的心理不尽相同。
C.文章主要写作对象是三个小女孩,但通过对话、心理、细节等描写,读者也能够感受到“我”亲切慈爱的形象特征。
D.“我”之所以喜欢上这三个小女孩,除了彼此投缘外,还因为与她们相处的时光给“我”的晚年生活带来了很多快乐。
7.下列与文本有关的说法,不正确一项是(3分)
A.“我”对华华的称呼由“华子”到“华华儿”“小东西”,与《故乡》中闰土对“我”
的称呼由“迅哥儿”变为”老爷”异曲同工,都体现出人物情感的变化。
B.“口若悬河泻水,滔滔不绝”的典故出自《世说新语·赏誉》,后来形成三个成语“口若悬河”“一泻千里”“滔滔不绝”,用来形容人的口才好。
C.“言者谆谆,听者藐藐”在文中似贬实褒,《红楼梦》描写贾宝玉的《西江月》也采取这种手法,表面是用世俗观念批判,实则是对宝玉叛逆性格的肯定。
D.欧阳修《醉翁亭记》连用21个“也”,既加强了语调的节奏感和抒情意味,也有助于表达作者寄情山水怡然自得的心情,使主题得到充分显现。
8.文本二中,作者认为优秀的散文大都是作家“简练描摹,煞费苦心”的结果,请以《三个小女孩》为例,分析其具体表现。(4分)
9.季羡林对一些散文家论调的批评,你是否同意?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6分)
二、古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韦珍,字灵智,孝文赐名焉。父尚,字文叔。位乐安王良安西府从事中郎。卒,赠雍州刺史。
珍少有志操,历位尚书南部郎。孝文初,蛮首極诞归款,朝廷思安边之略,以诞为东荆州刺史,令珍为使,与诞招慰蛮左。珍至桐柏山,穷淮源,宣扬思泽,莫不怀附。淮源旧有祠堂,蛮俗恒用人祭之。珍乃晓告曰:“天地明灵,即人之父母,岂有父母,甘子肉味?自今宜悉以酒脯代用。”群蛮从约,自此而改。凡所招降七万余户,置郡县而还。以奉使称旨,赐爵霸城子。
高祖诏珍移镇比阳,萧喷遣其雍州刺史陈显达率众来寇。城中将士咸欲出战,珍曰:“彼初至气锐,未可便控,且共坚守,待其攻我疲弊,击之未晚。”于是凭城拒战,杀伤甚众。相持旬有二日,夜开城门掩击之,贼逆奔溃。以功进爵为侯。累迁显武将*、郢州制史。所在有声绩,朝廷嘉之,迁龙骧将*,赐骅骝二匹,帛五十匹,谷三百斛。珍乃召集州内孤贫者,谓曰:“天子谓我能抚绥卿等,故赐以谷帛,吾何敢独当?”遵以所赐,悉分与之。
寻转荆州刺史与尚书卢阳乌征赭阳为齐将垣历生藤道恭所败免归乡里临别谓阳鸟曰主上圣明志吞吴会用兵机要在于上流。若有事荆楚,恐老夫复不得停耳。后车驾征邓沔,复起珍为中*大将*、彭城王元勰长史。邓沔既平,试守鲁阳郡。孝文复南伐,路经珍郡,加中垒将*。珍从至清水,帝曰:“朕顷戎车再驾,卿恒翼务中*。今日之举,亦欲引卿同行,但三鸦险要,非卿无以守也。”因救还。及孝文崩于行宫,秘匿而还,至珍郡,始发大讳。还,除中散大夫,寻加镇远将*、太尉谘议参*。卒,赠本将*、青州刺史,谥曰懿。
(选自《北史·卷二十六·列传第十四》)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寻转荆州刺史与尚书卢阳乌征赭阳/为齐将垣历生/蔡道恭所败/免归乡里/临别谓阳乌曰/主上圣明/志吞吴会/用兵机要/在于上流/
B.寻转荆州刺史/与尚书卢阳乌征赭阳/为齐将垣历生/蔡道恭所败/免归乡里/临别谓阳乌曰/主上圣明/志吞吴会/用兵机要/在于上流/
C.寻转荆州刺史与尚书卢阳乌征赭阳/为齐将垣历生/蔡道恭所败免/归乡里/临别谓阳乌曰/主上圣明/志吞吴会/用兵机要/在于上流/
D.寻转荆州刺史/与尚书卢阳乌征赭阳/为齐将垣历生/蔡道恭所败免/归乡里/临别谓阳乌曰/主上圣明/志吞吴会/用兵机要/在于上流/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郡县,古代两级行*单位,大体相当今天的省与县,郡县之名,初见于周。
B.霸城子,爵位名,子是封建制度五等爵位(公、侯、伯、子、男)的第四等。
C.孤贫,孤苦贫寒,孤指幼年死去父亲或父母双亡;贫指收入少,生活困难。
D.复起,指官员因有功担任官职,明清后又指服父母丧期满后重新出来做官。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韦珍招慰蛮左,移风易俗。他用朝廷恩泽感化安抚边地百姓,收复了许多蛮夷之地;说服少数民族革除了以活人祭祀的陋习。
B.韦珍功绩卓著,体恤百姓。他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留有名声和*绩,朝廷赏赐他的马匹,帛、谷等物,他全部分给了孤寒贫穷的人。
C.韦珍审时度势,善于用兵。面对来犯之敌,韦珍并不急于出战,而是凭借城防与敌人相持,等敌人疲惫困顿之时,趁夜掩杀敌人。
D.韦珍德高望重,深受信任。韦珍随从高祖(孝文)再次南征时,高祖让他固守险要之地;高祖在行宫驾崩,韦珍回到郡所才公开发丧。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珍至桐柏山,穷淮源,宜扬恩泽,莫不怀附。
(2)天子谓我能抚绥卿等,故赐以谷帛,吾何敢独当?
14.韦珍凭什么做出“若有事荆楚,恐老夫复不得停耳”的推断?请简要说明。(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次韵子瞻題郭熙画秋山①*庭坚
*州逐客未赐环②,江南江北饱看山。
玉堂③卧对郭画,发兴已在青林间。
郭熙官画但荒远,短纸曲折开秋晚。
江村烟外雨脚明,归雁行边余叠巘。
坐思*柑洞庭霜,恨身不如雁随阳。
注释:①元祐二年(年),苏轼任翰林学上时,见郭熙《秋山》图,因作七古《郭熙画平远山水》,诗人依苏轼原韵和作一诗。②环:同“还”。③天堂:翰林院代称。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人未从苏轼观画写起,荡开笔墨从子瞻贬*州写起,时空转换大开大合。
B.苏轼观看郭熙的《秋山》图,意兴焕发,神驰魄动,仿佛置身于青林之间。
C.《秋山》图幅虽然短小,但笔致曲折,所画之景荒旷查远,让人心生悲凉。
D.因想到洞庭湖边霜降,柑橘渐*,怅恨自己不能像逐暖的鸿雁,飞到南方。
16.诗歌的第七、八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有何作用?(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琵琶行》中,琵琶女向白居易倾诉身世遭遇,表示自己因怀念年轻时光,而感伤落泪的句子是:“,”。
(2)《阿房宫赋》从多角度铺叙阿房宫耗费巨大,其中写到架在梁上的椽子“”突出的钉头“”。
(3)《醉翁亭记》中,描绘了滁州山间的四季之美,其中春、夏的景象是:“,”。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丝路重镇敦煌,是广阔沙漠中的“文化绿洲”,是中国、印度、希腊和伊斯兰四大文化体系汇流之地。20世纪初,英国探险家斯坦因闯入莫高窟藏经洞,从此敦煌被推到世界的聚光灯下。个洞窟、平方米壁画,展示了公元4世纪至14世纪丰富多彩的历史画卷。
()。年,斯坦因在敦煌长城烽隧遗址发掘出土第一批敦煌汉简。此后百年间,甘肃的敦煌、酒泉、张掖、武威、天水等地区陆续出土了数万枚不同时代的简牍。透过壁画和简牍,人们揭开了千年丝路的神秘面纱,触摸到了博采众长的敦煌文化。
百余年来,艺术家和学者纷纷来到这座中外交流成果的艺术宝库汲取营养,把敦煌的故事
以全新的方式讲给世界听。
18.下列填入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不止莫高窟,还有敦煌汉简,也被斯坦因发现
B.不止莫高窟,还有敦煌汉简,斯坦因也发现了
C.斯坦因发现了的,不止有莫高窟,还有敦煌汉简
D.被斯坦因发现的,不止有莫高窟,还有敦煌汉简
19.下列各句中,和文中画波浪线的修辞手法相同的项是(3分)
A.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B.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C.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D.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20.文中画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3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阅读障碍被认为是在中国儿童群体里最被忽视的心理问题之一.研究表明,中国有10%的中小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阅读障碍,但是却常常被误认为是懒情、不专心、学习能力差。其实有阅读障碍的孩子智力是正常的,但是大脑结构、大脑的功能以及大脑功能的连接方面都跟其他孩子不太一样,①:刚学过的字就忘,读到句尾忘了句子的开头,把形近字搞混、颠倒顺序、阅读很慢等,而最痛苦的并不是障碍本身,②,小时候无法分辨洗发水和沐浴露的标签,总是被家人骂故意“捣乱”。
所以,第一步是大人要理解孩子的学习困难。不要轻易给孩子贴标签-不努力,智商低,学习能力差,笨蠢,坏孩子,瞎捣乱;也不要轻易判断孩子有阅读障碍。况且,即使是有阅读障碍的孩子,③,很多这样的孩子就非常聪明,甚至能够把自己的劣势转化为优势,比如说从不同的角度看事物的能力、有很出色的艺术和空间能力等。
21.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22.儿童阅读障碍被忽视的表现有哪些?请用三个被动句简要概括,每句不超过18个字。(5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年,农历牛年,是中国共产*成立周年的“历史时刻”。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扬为民服务“孺子牛”、创新发展“拓荒牛”、艰苦奋斗“老*牛”的精神,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不懈奋斗。
毛泽东同志曾指出:“鲁迅的两句诗,'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应该成为我们的座右铭。”*的七大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写入*章。
“拓荒牛”是位于中共深圳市委员会门前的标志性雕塑,第一代建设深圳特区的建设者们靠着“拓荒牛”精神把一个贫穷的边陲小镇,开垦成为一个国际性大都市。
“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心甘情愿为*、为人民当一辈子老*牛”。这是大庆代表人物铁人王进喜的名言。
校团委举行“砥砺“三牛精神”,续写时代华章”的主题征文活动。请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说说你的感受与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套作,不抄袭;不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字。
参考答案
1.C(A项,“如何获取大量以数字形式出现并存在的历史资料”,是未来将要研究我们这个时代的历史学家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且“首先”不等同“最重要”;B项,文章并没有完全否定传统研究路径和训练模式。D项,“没有益处”说法绝对)
2.C(“掌握‘数字考古’‘数字考证’等基本功”非充分条件)
3.A(竺可桢整理出历史气候数据并未借助数字技术)
4.①历史学研究者应该掌握必要的数字技术,打好数字历史研究基本功。
②提升对历史学“数字转向”的认识,明确数字历史的发展方向。
③开发有针对性的数字人文工具,消除数字历史发展的技术瓶颈。
④冷静审视历史学科传统,将学科传统与现代技术手段相结合。
(每点1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5.①首先从历史学自身进步发展的动力入手,引出历史学“数字转向”的论题。
②然后从历史资料的数字化与数字化原生史料的大量出现两个角度,具体论证历史学的“数字转化”。
③最后提出历史学“数字转向”的影响,并指出面临的问题及应对方法。
(每点2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
6.D(“还因为她们给我的晚年生活带来了很多的快乐”错,无因果关系)
7.B(“一泻千里”并非形容口才好)
8.①选材上,撷取日常生活琐事,表达了朴素的人性之美。
②人物刻画上,以简洁的对话,细节性的动作、心理描写为主,真实感人。
③语言表达上,叙述简洁流畅,自然朴实,又饱含深情。
(每点2分,共4分。答出两点即可。)
9.同意。(2分)散文家创作不能“松松散散”“随随便便”,应在创作上“简练描摹”,煞费苦心,在文章的结构和语言的选用上,狠下功夫。(4分)
不同意。(2分)散文家从散文的特点出发,谈散文本身的外在特征;而季羡林是从散文家创作态度角度,谈散文家没有一个是“散”的,是“随的。(4分)
10.B
11.D(复起,一般指开缺或革职官员重被起用)
12.B(分给孤寒贫穷者的是布帛,没有马匹。)
13.(1)韦珍到达桐柏山,直到淮水之源,宣扬朝廷的恩泽,所到之处没有人不归附。(穷:直到……尽头;源:源头;莫:没有人;怀附:归附。每点1分)
(2)天子认为我能安抚你们这些人,所以把谷物、布帛赏赐我,我怎么敢独自享有呢?(谓:认为、说;抚绥:安抚、安定;故赐以谷帛:状语后置;当:享有。每点1分)
14.(1)韦珍有*事才能;(1分)(2)韦珍有为*才能。(1分)(3)天子对韦珍的信任。(1分)
参考译文:
韦珍,字灵智,名是由高祖赐给的。父亲韦尚,字文叔,任乐安王元良安西府从事中郎。死后,追赠雍州刺史。
韦珍年轻时有志气和节操。历官任尚书南部郎。高祖在位之初,大阳蛮酋首领桓诞投诚,归顺,朝廷考虑到安抚边地的策略,令韦珍为使者,与桓诞一道招安抚慰东部的蛮人。韦珍到达桐柏山,直到淮水之源,宣扬朝廷的恩泽,所到之处没有人不归附。淮水的源头有一座古旧的祠堂,蛮人风俗,长期以来都用活人来祭祀。韦珍就晓谕当地百姓说:“天地神灵,就是百姓的父母,哪里有父母愿意吃子女的肉的呢!从今以后,都应当用酒肉代替人祭。”当地蛮人遵从他的规定,至今都照这样办。韦珍在这一带总共招降了七万余户,为他们设置郡县然后返回朝廷。因奉使符合圣上意旨,赐爵为霸城子。
高祖令韦珍移兵镇守比阳,萧赜派他的雍州刺史陈显达率部前来侵犯。城中将士都要求出战,韦珍说:“敌*初到,士气锐利,不能立即挫败它,暂且共同坚守,等到他们攻城疲惫之后,再行出击也为不晚。”于是韦珍率众凭城拒战,杀伤敌*甚多。双方相持了十二天,韦珍趁夜打开城门偷袭敌*,敌*于是奔逃溃退。韦珍凭战功晋爵位为侯。多次调升为显武将*、郢州刺史,他在任上有声望有*绩,朝廷嘉奖他。升任为龙骧将*,赐给骅骝马二匹、帛五十匹、谷三百斛。韦珍把州内孤独贫困的人招集在一起,对他们说:“天子认为我能安抚你们这些人,所以把谷物、布帛赏赐我,我怎么敢独自享有呢?”于是把朝廷所赐的财物全部分给了他们。
不久,转任荆州刺史,与尚书卢阳乌一道征讨赭阳,被萧鸾的部将垣历生、蔡道贵打败,免官回到乡里。临别之时他对卢阳乌说:“皇上圣明,志在吞并吴会,用兵机要,实属上流。倘若荆楚一带有事,恐怕老夫又不能够休养了。后来皇帝征伐邓沔,起用韦珍为中*大将*、彭城王元勰长史。沔水以北平定之后,代理鲁阳郡守。高祖再次南征,路经韦珍的郡所,加授他为中垒将*。韦珍随从皇帝到清水,高祖说:“我率全部主力出征,你经常跟随我在中*任事,这一次征战,也想要与你同行,但三鸦之地地形险要,除了你就没有人能够固守了。”因此令韦珍辞别回去。及至高祖在行宫驾崩,*队隐匿消息退回,到了韦珍的郡所才公开发丧。韦珍还朝,被授予中散大夫,不久加授镇远将*、太尉咨议参*。去世后,追赠本将*、青州刺史,谥号是懿。
15.C(画面无悲凉之感)
16.描绘了一幅淡远、飘渺的秋山图。(2分)作用:①交代苏轼观画兴致勃发的原因;(2分)②为下文思归之情作铺垫。(2分)
17.(1)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2)多于机上之工女多于在庾之粟粒
(3)野花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每句1分,共6分)
18.D(从叙述主体一致角度考虑,排除掉A和B;从句式角度考虑,排除掉C,应选择D项)
19.B(B项与原文都是比喻。A项夸张,C项拟人,D项借代和设问)
20.艺术家和学者纷纷来到这座汇聚中外交流成果的艺术宝库汲取营养,以全新的方式,把敦煌的故事讲给世界听。
21.①导致他们出现诸多问题
②而是别人的不理解
③也未必就一无是处
(每处2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
22.①被误认为懒惰、不专心、学习能力差。
②被怀疑有智力问题。
③被认为是故意“捣乱”。
(答对一处1分,两处3分,三处5分。意思对即可)
23.参看高考评分标准
声明:试题来自网络,转载自语文畅学优,如侵立删。
若喜欢本文,敬请转发
◆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作文素材运用最强指导+最佳文例◆山东省届高三名校3月大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梦游天姥吟留别》最实用教学设计、最精美教学课件(全)◆跟着课本学论证:比喻说理铸优文,对照论证成华章◆高考作文备考之读后感写作技法讲座(音频+3案例+原创课件)◆高考议论文名言金句引用、化用策略解密◆议论文书信体写作模板及范文评析喜欢请点"在看”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