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市论坛

首页 » 分类 » 问答 » 认知的算法阐释人工智能对当代认识论研究的
TUhjnbcbe - 2021/5/15 19:33:00

“网络课堂”开课

“停学不停课、学习不延期”

网络教学不同于现场教学。现场教学时,师生面对面,随时互动,随时交流。网终教学时,恐怕难以做到这点。但是,网络教学要求更加专注,更加直接,所有的时间、精力都集中在授课上。随着网络教学的推进,师生们熟悉了其特点,照样可以创造出很多精彩来。

授课情况

每位老师虽然都是第一次当“主播”,但他们依然有条不紊地为同学们解疑答惑,他们凭借着自己出色的教学经验,让每一节网课都顺利地进行。老师们经过前期的备课和试课,都总结出了一套自己的网络授课模式和心得,这些模式和心得凝聚着老师们诲人不倦、无怨无悔的高尚情操,大家是不是都迫不及待的想了解这些授课秘籍呢?

邵平院长讲授的是《人工智能概论》,授课的对象是级软件工程专业的学生,他在腾讯课堂进行直播授课的同时,利用中国大学mooc的优秀资源,向同学们播放浙江大学王万良教授的教学视频,并利用QQ群进行考勤和布置作业。同学们反馈的学习效果较好。

刘俊杰老师讲授的是数据结构课程,他用的平台是智慧树+钉钉,已经开课4周,教的是数字媒体专业的学生,因为这些同学基础有点差,所以刘老师就提前4周开课了,以便后期能有更多时间帮这些同学进行知识技能的加强与巩固。

叶智国老师讲授的课程是多媒体信息处理技术和数值分析,他使用QQ群进行直播,用智慧树进行签到、布置作业,放课件。有些比较积极的学生会主动跟老师互动,可以掌握学习状况,但其他学生就无法掌握学习状况了,只能通过后期的作业看出同学们的学习效果。所以叶老师想要在此告知同学们,网络学习是一把双刃剑,如果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较强的自觉性,可能专业知识技能的学习就会落后别人千里了。

朱嘉贤老师负责的是“操作系统”课程。正式授课前,她与课程组的老师们一起试用了七八种网络教学平台,也和学生进行模拟授课,最终选定了“中国大学MOOC”作为课程学习资源平台、腾讯课堂作为教学直播平台。利用这些网络平台,结合课程组合作准备和编排的微课资源,实现了“视频微课+语音讲解+讨论区解答”三位一体的网络教学模式。学生的上课积极性高,总是在开课前5分钟就能到齐了。学习过程中能利用讨论区、举手提问等网络平台提供的工具与老师进行实时的交流、互动,学习效果良好。

王敏琴老师采用“智慧树+瞩目视频会议+QQ”进行异步spoc教学。她将课程相关的ppt、视频、教材等资料发布到智慧树平台,学生在课前根据老师发布的思考题观看视频和教材,课堂上老师以思考题为引导,与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在讨论中发现学生的学习难点,再重点对此难点进行讲解并录屏,以便学生课后复习。由于提前给出了思考题,所以学生在课堂上的讨论就会比较积极。老师在课后发布作业,监控学生学习情况,了解其学习效果。王老师的教学模式深受学生喜爱,学生反馈的学习效果较好。

王建彬老师利用“腾讯课堂+中国大学慕课”平台,面向级物联网工程专业的同学,讲授传感器原理及应用课程。他利用腾讯课堂进行直播,而中国大学慕课作为辅助工具,主要提供课程视频和资料,以及作业的布置及学生完成情况的统计。学生反馈的教学效果较好。

李晓玉老师讲授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

李望老师利用黑板纸和QQ群课堂讲授数值分析课程

方志强老师讲授Web开发技术和

面向数据科学的Python语言

教学特色

在网络教学的开展中,老师们尝试使用了腾讯课堂、雨课堂、中国MOCC、钉钉、智慧树等多种平台,并最终选定了自己所擅长运用的平台进行授课。同时老师们也想尽一切办法,把所有能够便于教学的工具都融进到了网络教学当中,比如有的老师在家里的墙壁上贴上黑板纸,在直播的时候,就在黑板纸上带领同学们进行现场演算,这就与在真实课堂上的教学模式很接近了,同学们可能更习惯于这种学习模式。以上这些都充分体现了老师们的用心良苦。

师生互动

同学们在上网课的过程中,也会遇到各种问题,通过各平台中的讨论区、举手提问等工具与老师进行实时的交流、互动,同时,同学们也互相讨论,一同解答问题,学习效果良好,仿佛又回到了学校的课堂当中。

当然,网络授课并不是十全十美的。网络教学还是有诸多不便,最大的问题就是不能及时查看学生的学习状态,师生互动差一些,另外网络授课还存在一个缺点,就是受限于网速,有时网络不好就会断线,这个比较难处理。但计算机学院的老师们依旧克服重重困难,争取运用一切适当的软硬配备,像手写板,双荧幕,黑板纸等为同学进行授课。希望同学们能够看到老师们的良苦用心,努力克服自身的懒惰与不自觉,继续刻苦学习,用优异的成绩回报老师和父母,用优秀的专业技能回馈社会!

疫情防控阻击战仍在继续,

作为抗疫的一份子,

保持乐观心态,坚持在家学习,

就是我们对抗击疫情最好的支持,

期待我们再次踏入砚园的那一天尽早到来!

THE

END

供稿:计算机科学与软件学院、大数据学院

责编:*星源

校对:陈伟林肖娜

终审:陈前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认知的算法阐释人工智能对当代认识论研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