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市针对大数据和软件信息服务业问题,出台《惠州市加快发展大数据和软件信息服务业集群行动计划(-年)工作措施》
为了加快大数据和软件信息服务业产业推动发展与优化升级,2月23日,惠州市发展和改革局发布了关于印发《惠州市加快发展大数据和软件信息服务业集群行动计划(-年)工作措施》的通知。
里面提到惠州市大数据和软件信息服务业现状问题、工作目标,后期如何又好又快发展等举措,先来个简短版:
1、现状问题:
龙头企业数量不多、发展缓慢、创新能力不强、主导业务较为传统、产业结构不平衡、产业层次提升与高端人才集聚的正向循环尚未形成。
2、发展目标:
到年,大数据和软件信息服务业规模突破亿元;形成5-6个产业园区、示范区或创新孵化基地。
3、保障措施:
重大项目按照“一企一策、一事一议”方式给予支持;
制定出台相关促进发展*策、税收减免、提高奖励、创新融资方式等;
将高端人才纳入*府急需紧缺人才引进目录,并按相关规定给予入户、社保、住房、配偶就业、子女就学、个人所得税财*补贴等优惠*策和便利服务;
与高校、重点企业、科研院所等务实合作,积极联合举办信息技术应用领域相关赛事活动,支持承接举办相关产业发展论坛、行业会议、学术交流、专题培训等活动。
惠州市加快发展大数据和软件信息服务业
集群行动计划(-年)工作措施
为贯彻落实《广东省发展软件与信息服务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行动计划(-年)》(粤工信信软〔〕号)和《广东省建设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工作方案》(粤府函〔〕号),引导支持我市大数据和软件信息服务产业加快培育发展,促进形成产业集群生态,赋能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制定本工作措施。
一、发展现状
以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惠州加快发展的重要引擎。我市把握国家部署加快5G网络等“新基建”以及入列省数据中心集聚区布局的重要机遇,积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惠州)数据产业园和若干数字产业集聚区建设。年全市大数据和软件信息服务业规模约亿元,其中,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收入约亿元,大数据人工智能规模约亿元,大数据和软件信息服务业集群初具规模。但我市大数据和软件信息服务业产业仍存在龙头企业数量不多、发展缓慢、创新能力不强、主导业务较为传统、产业结构不平衡、产业层次提升与高端人才集聚的正向循环尚未形成等问题和短板,亟需凝聚力量推动产业跨越发展。
二、工作目标
到年,技术先进、应用丰富、保障有力的大数据和软件信息服务业产业支撑体系基本形成。大数据和软件信息服务业规模突破亿元,大数据和软件信息服务业产业链进一步健全,形成产业集聚发展态势。在数据基础设施、数据资源建设、数据技术研发、数据应用领域涌现出一批新模式和新业态。大数据和软件信息服务应用全面支撑智能制造和工业转型升级。引进和培育一批大数据和软件信息服务业龙头骨干企业,形成5-6个产业园区、示范区或创新孵化基地,努力推动惠州建成全省领先的大数据和信息服务业应用先行区和数字产业集聚区。
三、主要任务
(一)构建产业发展新格局。
1.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数据产业园。根据《广东省5G基站和数据中心总体布局规划》要求,统筹布局基于云计算和绿色节能技术的数据中心和云平台建设,打造大数据和云计算产业发展高地。以惠东、龙门数据产业园为载体,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惠州)数据产业园。重点引进包括绿色数据中心、计算中心、大数据和信息技术服务产业等项目,加快推动中国移动、润泽、万国、阿里巴巴等一批超大型数据中心项目落户建设,在园区布局建设一批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互联网服务、大数据服务的数字企业,构建多元化的数据服务架构,壮大大数据和软件信息服务产业规模,形成数据产业集聚区,建成“湾区智谷”。(惠东县、龙门县*府,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自然资源局、商务局、能源和重点项目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2.布局数字产业集聚区。支持各县(区)(含大亚湾开发区、仲恺高新区管委会,下同)布局一批定位清晰、产业基础良好,创新体系完善的大数据和软件信息服务业园区,以惠州软件园为基础,引导各县(区)认定一批软件园分园,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培育产业生态。以惠城区数字经济产业园、信利康5G智慧园、惠阳区科信技术5G智能产业园、大亚湾慧湾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港、仲恺省级5G产业园、广东(仲恺)人工智能产业园等一批数字产业重点项目和园区载体为龙头引领驱动,促进数字产业集聚发展。(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各县(区)按职责分工负责)
3.谋划发展未来新兴产业。结合我市产业基础,加快大数据和互联网服务业发展,积极引进培育大数据交易平台、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领域企业,深化数据资源集成、清洗、脱敏、建模、分析等大数据服务应用,支持面向电子信息、石化能源新材料、生命健康等重点行业的工业大数据分析服务。大力发展包括网络新闻、网络视频、网络直播等数字创意和互联网内容服务,加快推动即时通信、搜索引擎、社交应用等基础应用类服务发展,支持我市旅游、交通、电商、教育、医疗等行业领域打造互联网平台新模式新业态。以加快人工智能场景应用为先导,以培育智能制造体系为主攻方向,重点在智能应用算法、智能产品解决方案和技术服务方面实现突破。依托TCL、德赛西威、利元亨等企业大力发展智能手机、智能辅助驾驶、智能穿戴、智能家居、智能装备和智能视觉(图像)识别技术。积极应用区块链技术,推动区块链与实体经济、数字产业、民生服务、社会治理深度融合,打造典型应用案例。前瞻布局北斗卫星通信、量子信息产业等新兴产业发展,抢占未来发展先机。(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科技局、商务局,各县(区)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加快产业主体培育。
1.引育生态主导型企业。着力引进培育一批带动力和根植性强的“链主企业”和生态主导型企业到我市投资和落户,提供便捷高效的“一站式”对口服务,对已签约落户的重点企业项目提供全流程跟进服务。推动大型软件、信息技术、互联网服务等领域企业充分利用资源汇集和生态构建的协同共生优势,依托天安数码城、信利康智慧园、星河(惠州)人工智能产业园等重点项目搭建生态型企业平台,培育打造骨干企业。鼓励和推动大型企业剥离软件业务通过市场化运作方式组建软件公司,引导大型软件企业不断提升软件品牌核心竞争力,打造国内外软件名牌产品,发展一批“专精特新”骨干企业和行业龙头企业。(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商务局,各县(区)按职责分工负责)
2.推动产业链协同发展。支持龙头企业整合利用技术、人才和专利等资源,加快大数据和软件信息服务技术的研发以及产品创新,提高产品和服务的国内、国际市场占有率以及品牌影响力,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综合型和专业型龙头企业。支持中小企业深耕细分市场,加快服务模式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提高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支持生态链各环节企业加强合作,构建起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产业链供应链,形成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发挥行业协会、产业联盟等在促进企业沟通交流、服务行业管理、促进产业创新发展方面的作用,密切掌握行业企业发展动态,强化*策宣贯和行业服务指导功能。(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科技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3.提升产业公共服务水平。推进产业项目招商,梳理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数字经济产业图谱,积极引进培育大数据及信息服务产业项目落户。优先引入带动性强、行业领先、技术先进的行业龙头企业,为企业提供便捷的“一站式”对口服务,对已签约落户的重点企业项目提供全流程跟进服务。集聚大数据和软件信息服务业创新需求,在人工智能、半导体及集成电路、工业互联网等领域布局一批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等,强化专业技术服务能力。支持我市企业、事业单位、高校、科研机构等单位围绕半导体及集成电路设计、产品检测、封装测试等领域布局建设国家级、省级半导体及集成电路公共服务平台和创新平台。加强大数据和软件信息服务业领域智库建设,依托赛迪华南智能制造创新中心、信通院广州分院、惠州市新一代工业互联网研究院等第三方技术支撑公共服务平台,汇聚多方力量,为大数据和软件信息服务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市商务局、发展改革局、科学技术局、工业和信息化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提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
1.加强重点领域核心技术研发。鼓励企业、科研院所等加大基础软件、工业软件、工业APP、新兴平台软件等关键核心技术和新技术领域的研发投入,支持数据库、中间件、嵌入式软件、信息安全软件、工业软件等关键技术和产品的开发、迭代升级、服务、推广。支持细分领域骨干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建立高端研发机构、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支持大型龙头企业积极对接国家、省级软件产业创新平台和重点实验室,突破发展。(市科技局、工业和信息化局,各县(区)*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2.推动工业软件创新发展。重点支持突破操作系统、云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办公套件等基础软件和CAD、CAE、EDA等工业软件,完善基础软件产品生态。聚焦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石化、汽车、家电等重点行业,加快培育一批优秀行业系统解决方案商,围绕研发设计、生产工艺、流程控制、安全保障等环节需求,加快工业软件核心技术研发和产品化,为工业企业提供大数据分析、产品仿真设计、供应链协同等通用型服务。依托“天集社”云上软件园,打造工业软件精准对接服务平台。加快发展电子信息、通信制造、汽车电子等领域嵌入式系统软件,提高产品智能化水平。统筹推进国产化工业操作系统、中间件、工业APP、新型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全面应用,逐步建立安全可靠的新型工业软件生态系统。(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科技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推动重点领域数字化转型。
1.深化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深入推动制造企业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转型,加快先进智能装备和工业软件普及应用,建设智能生产线、智能车间和智能工厂,推动2万家以上工业企业运用实施软硬一体的数字化改造。建成一批工业互联网标杆示范项目和5G+工业互联网应用示范园区,推动中海油、TCL王牌、胜宏科技、德赛西威等龙头企业积极探索5G+工业互联网应用;推进利元亨工业互联网二级标识解析节点建设,力争实现跨区域、跨行业的产业信息共享和互通,实现上下游产业链企业信息数据链深度互联,形成具有示范和推广价值的典型经验和行业解决方案。推动企业“上云用数赋智”,搭建平台企业与中小微企业对接机制,推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参与产业链开展协同设计和协同制造。利用大数据加快发展制造即服务模式,促进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各县(区)按职责分工负责)
2.支持特色产业集群数字化。重点围绕“2+1”主导产业以及鞋业、家具、纺织服装等传统特色产业集群,从订单、资金、人才和交期、质量、成本等综合方面开展系统性的顶层设计,探索中小企业集群共享和协同创的新模式,建设落地产业集群的特定行业、专业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支持深耕垂直行业领域的优秀服务商牵头组建产业联合体,依托专业智库开展产业集群深调研,梳理推动集群转型的经济模式、商业模式和实施方案。将仲恺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5G+工业互联网应用)试点打造为省数字化转型集群标杆试点。鼓励建设传统特色产业集群数字化基础设施,包括共享制造中心、共享仓储物流、5G产业园、二级行业标识等。(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科技局、商务局,各县(区)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深化行业融合应用。
1.强化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数据应用。以民生需求为导向,以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提升为重点,以数字*府建设为突破口,以数据集中和共享为途径,促进大数据在*务、交通、教育、医疗、社保、就业等民生领域的应用。推动城市运行态势监测、公共资源配置、辅助决策分析、统一指挥调度和事件分拨处置等服务数字化,提升社会治理和城市管理能力,为群众提供智能、精准、高效、便捷的公共服务。探索建立公共数据要素转化机制,开展面向社会的公共数据应用建设,促进公共数据流动,充分发挥数据作为生产要素的价值。(市*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各县(区)按职责分工负责)
2.推动重点行业应用。推动电信、能源、金融、商贸、农业、医疗、食品、文化创意、公共安全等行业领域大数据和软件信息服务业技术应用,推进行业数据资源的采集、整合、共享和利用,充分释放数据在产业发展中的变革作用,加速传统行业经营管理方式变革、服务模式和商业模式创新及产业价值链体系重构。(市公安局、交通运输局、农业农村局、商务局、市场监管局、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卫生健康局、*务服务数据管理局、能源和重点项目局,各县(区),电信和广电运营企业按职责分工负责)
3.打造数字应用示范新场景。支持5G、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产业、商贸、交通、医疗、教育、金融、*务、文旅的融合应用,建设一批应用示范新场景。发展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数字*府、智慧交通、文旅商贸、智慧能源、智慧环保、农业等领域信息消费和服务,发展“在线、智能、交互”为主要特征的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鼓励支持我市本地企业发展直播经济、在线消费、“宅经济”等新业态,积极拓展本地产品消费新空间,拉动数字经济引领消费升级。(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教育局、公安局、生态环境局、交通运输局、农业农村局、商务局、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卫生健康局、金融工作局、*务服务数据管理局、能源和重点项目局,各县(区),电信和广电运营企业按职责分工负责)
(六)提升安全保障能力。
1.加强安全技术产品研发。建立健全数据和信息安全防护体系,加强数据和信息安全防护技术手段建设。加快促进面向大数据、云平台、工业互联网等复杂环境下的信息安全产品研发和产业化,强化数据和信息安全监测、预警、控制和应急处置能力,构建数据和信息安全保障技术体系。鼓励企业、机构研究开发同态加密、多方安全计算等前沿数据信息安全保护技术,同时推动技术手段在大数据环境下的增强应用,提升大数据环境下数据安全保护水平。(市委网信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科技局,各县(区)按职责分工负责)
2.加强工控系统安全保障。强化重点领域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技术支撑,建立和完善数据安全管理规则、管理模式和管理流程,切实保障数据传输、存储、审计和数据利用安全。建立和完善数据安全监测响应体系,加强安全评测、电子认证、监测预警、应急处置等基础性工作,提升数据安全保障能力。(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委网信办,各县(区)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协调。依托市5G产业发展联席会议、数据产业园重点项目专班等工作机制,加强协调统筹,推进发展各项工作,协调解决发展过程中的重大问题,重大项目按照“一企一策、一事一议”方式给予支持。加强对大数据及信息服务产业集群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的督促落实,积极争取国家、省扶持*策在我市先行先试。结合实际,主动谋划、推进建设一批重大项目、重要载体,共同推动行动计划和实施方案各项任务落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发展改革局、能源和重点项目局、林业局,惠州供电局,市水务集团,各县(区)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加大*策扶持。制定出台促进数字经济产业发展若干措施,加强对大数据及信息服务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落实好国家、省、市等关于软件信息服务产业的税收减免等各项优惠*策,支持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应用类互联网服务加快发展,对高成长型的信息技术服务和软件企业予以支持奖励。提高金融服务水平,支持银行、融资担保、小额贷款等机构创新融资方式,通过信贷风险补偿、应收账款抵押、融资担保等方式,支持大数据及信息技术服务产业企业发展。(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发展改革局、财*局、科技局、商务局、金融工作局、税务局,惠州银保监分局,各县(区)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强化人才支撑。大力引进培育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信息安全、大数据等相关专业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团队,将高端人才纳入*府急需紧缺人才引进目录,并按相关规定给予入户、社保、住房、配偶就业、子女就学、个人所得税财*补贴等优惠*策和便利服务。引导我市高校、中职、技工院校等设置大数据、信息服务等相关专业和课程,积极与企业合作共建人才培养基地,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做好技术人才储备,扩大专业人才群体规模。(市委组织部,市教育局、科技局、财*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自然资源局、住房城乡建设局、税务局,各县(区)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深化合作交流。充分发挥粤港澳大湾区地理区位优势,加强粤港澳大湾区大数据及信息服务产业协作,推动与周边区域联动发展。鼓励高校、重点企业、科研院所等务实合作,积极联合举办信息技术应用领域相关赛事活动,支持承接举办相关产业发展论坛、行业会议、学术交流、专题培训等活动,积极构建粤港澳大湾区以及国内外交流合作平台,吸引国内外创新资源和人才集聚,共同营造大数据及信息服务业良好发展氛围。(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科技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教育局、商务局,各县(区)按职责分工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