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措施》围绕发展高端产业、优化营商环境、贸易转型升级、金融开放创新、科技和人才体制机制创新、开放型经济新平台、产业招商、联动发展等9个方面,出台了68条措施,规划了湖北自贸试验区未来3年改革创新发展的路线图。
一起来看看都有哪些重点和干货吧
一、
进一步发展高端产业
加快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集聚区
1、聚焦自贸试验区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等重点产业,开展全产业链集成创新,着力补短板、锻长板,加快承接优势产业转移,进一步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加快打造长江经济带世界级产业集群。
2、积极争取国家相关部委支持,对自贸试验区内从事光电子信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等关键领域核心环节生产研发的企业,实行企业所得税优惠*策,自获利年度起5年内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3、按照国务院《新时期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策》(国发〔〕8号)文件精神,推动更多符合条件的集成电路企业和软件企业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策,推动更多集成电路企业进口自用生产性原材料、消耗品、自用设备等享受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优惠*策。
4、抢抓“新基建”机遇,积极推进双千兆网络建设和IPv6规模部署,支持基础电信运营商、互联网企业在自贸试验区内协同开展双千兆网络应用示范区建设。支持自贸试验区宜昌片区打造5G通信关键材料生产基地。
5、聚焦自贸试验区重点产业关键领域,探索开展数据跨境流动的安全评估,积极探索构建安全便利的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
6、建设工业互联网创新和应用示范区,发挥好国家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顶级节点的作用,建设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推动标识解析在重点领域的运用。
7、建设人工智能创新及应用示范区,大力引进国内外顶尖智能制造示范企业,推动智能汽车、智能家居、智能终端、智能机器人等产业加快发展。
8、加快应用场景建设,推广一批示范效应好、带动作用强、市场影响优的在线新经济应用场景,探索设立集研发设计、数据训练、中试应用、科技金融于一体的综合服务载体。支持自贸试验区襄阳片区与省大数据中心协同打造襄阳大数据区块链试点。
9、支持自贸试验区襄阳片区建设线上财智服务平台,整合*府部门、企业经营财税等信息,探索以标准化、结构化会计基础数据为中小微企业提供融资增信及供应链创新服务。
10、探索开展数控机床、工程设备、通信设备、汽车发动机等高附加值大型成套设备及关键零部件进口再制造。
11、加强自贸试验区内检验检测机构与国际检验检测认证机构合作,推进自贸试验区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告知承诺制,支持区内检验检测机构纳入国家相关部门的认可名录,推动自贸试验区检验检测行业发展。
12、鼓励自贸试验区内企业参与中国电动汽车行业标准及氢能源汽车行业标准的制定工作。支持襄阳纳入国家动力电池梯次利用试点城市,融合大数据产业发展建设国家动力电池梯次利用大数据中心。支持襄阳建设国家新能源汽车监控在线备份中心。支持自贸试验区襄阳片区纳入5G重点发展应用区域和国家车联网先导区。
13、优化生物医药全球协同研发的试验用特殊物品准入许可,完善准入许可的内容和方式,对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药品实行优先审评审批。
14、积极争取国家相关部委支持,对临床急需、境外已上市且在我国尚无同品种产品获准注册的重症急需新药,在自贸试验区先行定点使用。对用于治疗严重危及生命、且境外已上市、在我国尚无同品种产品获准注册的医疗器械,争取在自贸试验区开展拓展性使用。
15、加快新上市药品和医疗器械市场化应用,加快药品上市审批,并积极推荐进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备选名单。
16、建立仿制药研发公共平台,加大对仿制药*策支持力度,引进境外仿制药公司和技术人员。支持自贸试验区宜昌片区建设仿制药基地,支持开展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支持提升宜昌市医疗机构临床试验等级,为开展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及原研药开发提供支撑。
17、积极争取国家相关部委支持,将自贸试验区内企业亟需药品的审批权限和进出口许可权限下放到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推动在自贸试验区宜昌片区设立省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分支机构,行使省级注册检验权限。
18、加快发展高端航运服务,支持武汉航运交易所持续研发长江航运系列指数,支持自贸试验区武汉片区、宜昌片区积极构建船舶、货运、人才等交易平台,逐步完善航运金融、法务等服务体系,促进长江航运高质量、智能化发展,进一步释放长江“*金水道”发展动能。
19、研究出台促进“互联网+教育”行业发展的省级指导意见,在*务服务、*策创新、人才供给等方面给予支持。
20、支持网络游戏产业创新发展,完善网络游戏出版监督管理。支持自贸试验区武汉片区申报网络游戏属地管理试点。
21、支持自贸试验区武汉片区发展国际医疗服务,支持境内机构与境外机构合作开发跨境医疗保险产品、开展商业健康保险跨境结算业务。
22、支持发展技术密集型、创意密集型、资本密集型的文旅服务和文旅产品贸易。
二、
进一步对标国际高标准市场规则体系
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
23、坚持刀刃向内、自我革命,进一步探索转变*府职能,推动*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优化自贸试验区营商环境,邀请国际知名机构开展营商环境第三方评估,定期发布营商环境发展报告,推动自贸试验区营商环境水平走在中西部自贸试验区前列。
24、探索试行商事主体登记确认制,尊重市场主体民事权利,对申请人提交的文件实行形式审查。建立健全商事登记撤销制,对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登记的,登记机关可以依法撤销登记。
25、加大事中事后监管改革创新力度,建立权威、统一、可查询的市场主体信用记录,为社会公众提供便捷高效的信用查询服务。
26、支持自贸试验区参与放宽市场准入试点和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
27、探索建立合作制公证机构,支持司法鉴定机构申请国家级资质认定或实验室认可。制定湖北自贸试验区仲裁规则。
三、
进一步创新贸易监管与服务
促进外贸转型升级
28、针对自贸试验区特色产业发展,积极探索与企业业务特点相适应的海关监管制度。
29、进一步丰富湖北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功能。加快智慧口岸建设,推进口岸物流信息电子化。
30、不断优化跨境电子商务通关流程,推动跨境电子商务企业、物流企业和湖北电子口岸、海关等部门数据交换,实现有效监管和快速通关。
31、探索食用农产品、食品等检验检疫和追溯标准国际互认机制,扩大第三方检验结果采信商品和机构范围。
32、将自贸试验区作为新发展格局下开展制度创新、加快外贸创新发展的重要载体,推动外贸新业态发展,建设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依托自贸试验区片区,推动襄阳市、宜昌市创建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支持襄阳市申报建设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
33、以自贸创新为抓手,积极探索推进需求侧改革,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扩大内需,推动武汉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高起点融入国内大循环。抢抓中国加入RCEP机遇,支持省内外贸企业积极开拓日韩澳新和东盟市场,推动武汉申报第二批国家特色服务出口基地,大力发展跨境电子商务等新业态,加快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
34、推动跨境服务贸易实行负面清单管理模式。
35、建设数字版权交易平台,积极探索软件实名认证、数据产地标签识别、数据产品进出口。
36、支持自贸试验区襄阳片区依托国家汉江流域食用菌产业基地,建设面向全球的食用菌等优势农产品大宗商品交易市场。
四、
进一步推动金融开放创新
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37、进一步简化企业货物贸易、服务贸易人民币跨境结算业务及资本项目人民币收入在境内的支付使用业务办理流程,推动跨境金融服务便利化。
38、推动租赁业态和租赁模式加速聚集,探索将租赁标的物拓展至无形资产、装备设备、医疗器械等新领域,进一步扩大租赁业务领域。
39、深化科技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认定和培育发展一批科技金融服务中心。
40、以深化投贷联动模式为契机,探索科技型企业全周期金融服务路径,提升银行服务企业能力。
41、加快建设武汉东湖科技保险创新示范区,充分发挥保险在提高自主创新和科技攻关能力等方面的保障作用。
42、积极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开展环境信息强制披露试点,积极参与绿色金融国际标准研究。
43、加快培育用能权、排污权、水权等环境权益交易市场。
44、探索金融“监管沙盒”机制,允许金融机构和金融科技企业对创新的金融产品、服务及模式进行测试,及时发现和规避产品缺陷和风险隐患。
五、
进一步加强科技体制机制创新
积极培育创新发展新动能
45、深化科技成果使用权、处置权和收益权改革,探索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探索精简科研项目管理流程,给予科研单位和科研人员更多自主权。
46、加强国家技术转移中部中心及襄阳、宜昌分中心建设。
47、积极探索通过天使投资、创业投资、知识产权证券化、科技保险等方式推动科技成果资本化。
48、支持开展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投向种子期、初创期科技企业的退出试点。探索*府投资基金股权投资退出机制。
49、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探索重大技术装备、重点新材料等领域的自主知识产权市场化运营。
50、依托武汉知识产权交易所,积极开展知识产权证券化业务,逐步建立市场化运营模式,完善知识产权金融服务功能和制度体系。
51、推动中国(武汉)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在自贸试验区武汉片区设立专窗,充分利用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湖北中心优势资源,加快专利审查速度。
52、充分发挥高校知识、创新溢出效应,为自贸试验区创新创业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撑,加快科技成果孵化转化,带动高校周边自贸片区形成创新创业集聚带。支持引进国外高水平学校来湖北合作办学。
六、
进一步优化人才集聚的体制机制
夯实产业发展的人才支撑
53、积极争取国家相关部委支持,对符合条件的重点企业高端紧缺人才以湖北省人民*府名义给予奖励。
54、支持高校、科研院所设立人才试验基地,提供一定比例的流动岗位,吸引具有创新实践经验的企业家、科技人才兼职或参与科研项目。支持自贸试验区企事业单位申报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
55、在职业资格认定认可方面,为境外专业人才在自贸试验区内创新创业提供便利。
56、建立外籍人才和高层次人才职称评审绿色通道,对自贸试验区引进的外籍人才和高层次人才简化申报程序和申请资料。
57、支持自贸试验区医院、国际学校等配套设施项目,满足外籍人员就医、子女接受教育等需求。
58、加快在自贸试验区武汉片区设立移民事务服务中心(站点),为外籍人员提供*策咨询、居留旅行、法律援助、语言文化等工作学习生活便利服务。
七、
进一步建设开放型经济新平台
不断拓展自贸试验区口岸功能
59、积极争取自贸试验区武汉片区增加鄂州机场新片区,补齐口岸功能短板,探索建设内陆自由贸易港。积极争取鄂州机场发展所需的包括第五航权在内的国际航权。
60、支持襄阳航空口岸对外开放,推动襄阳机场纳入国家口岸发展“十四五”规划。支持自贸试验区襄阳片区建设区域性铁路物流枢纽,并探索下浮区内铁路运价,支持在襄阳片区建设汉江流域中欧班列集运中心。
61、支持在宜昌片区设立药品进口口岸和进境水果、肉类、冰鲜水产品等指定监管场地。
62、支持宜昌航空口岸扩大对外国籍飞机开放,发展国际航空货运业务。
八、
进一步加强产业招商
积极承接境外资本和沿海高端产业转移
63、制定自贸试验区加强产业招商实施方案,明确重点产业发展目标和自贸试验区各片区年度招商引资工作目标。
64、加大外资招商工作力度。支持对成功引进重大项目的中介机构和个人(不含国家公职人员)予以奖励。
65、制定自贸试验区各片区产业发展行动计划。
九、
进一步加强自贸试验区内外联动发展
充分发挥自贸试验区改革先行、开放引领作用
66、加强与国内先进自贸试验区发展联动。学习借鉴上海等先进自贸试验区成功经验和创新举措,建立学习交流工作机制,推动湖北自贸试验区发展理念创新、发展方式创新。
67、加强与省内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联动。
68、加强与省内城市群、重点口岸发展联动。支持武汉城市圈、“襄十随神”“宜荆荆恩”城市群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和产业特色,与自贸试验区联动发展,加强招商资源互通共享,推动产业稳链、延链、强链。推动自贸试验区荆州协同区特色产业创新发展,与自贸试验区各片区实现产业梯度布局。
来源:湖北省*府网、湖北广电融媒体、湖北日报声明: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点个“在看”证明您已阅,谢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年,比特币价格翻了4倍多,是全球年度表现最好的资产。然而,这并不是其表现最出色的一年。比特币价格曾在年翻了14倍,在年翻了55倍,在年翻了99倍,在年翻了近15倍。
图1:比特币历年表现
*自年7月19日起有统计数据
资料来源:彭博终端、渣打银行
元旦过后,比特币价格凌厉攻破4万美元大关。彭博终端自年7月19日开始统计比特币兑美元的综合报价(不同平台报价略有差异)。彼时,比特币价格一度低到5美分,截稿之际,比特币价格最高曾逼近4.2万美元。十年多时间里价格翻了近84万倍。
图2:比特币价格变化
五吨*金换不来两只披萨
年5月22日,名叫LaszloHanyecz的程序员用1万枚比特币向另一位比特币追随者换取的两只棒约翰披萨。截止年1月12日,这两只披萨的市值,超过棒约翰市值的十分之一,约合5.2吨*金。
短短十年间,从不名一文,到身价不菲,比特币开启了造富神话。但其价格波动之剧烈,也曾让不少放杠杆豪*的投机客瞬间倾家荡产。
过山车式的行情
比特币上一轮行情,是从年8月25日低点美元一路上扬,进入年后加速飙升,直至年12月18日触及美元高点,在两年多的时间里,价格飙升98倍。
此后不到一年的时间内,比特币飞流直下,直至年12月14日跌至上轮行情谷底美元。短短一年不到,峰谷落差84%(数据源:彭博终端)。其跌幅之巨,丝毫不差于记忆中所有著名的泡沫事件。
图3:历次泡沫比较
资料来源:彭博终端、耶鲁管理学院金融国际中心、PeterGarber[1]
当质疑之声鹊起,郁金香幽灵隐约再现之际,比特币又以排山倒海之势,从美元的谷底,一路飙升至年1月8日美元的最高点。比特币最近一轮上冲行情,同样用时两年多,价格翻了13倍多。
日间交易同样跌宕起伏,惊心动魄。
根据彭博终端数据,截止年1月12日的个交易日内,比特币在个交易日内的单日跌幅超过10%;其间的年4月11日和年12月6日,比特币收盘跌幅都超过40%。此外,比特币日内最高价较最低价高出20%以上的交易日有36个;日内绝对震幅最剧烈的情况发生在年1月11日,高低价差达到美元。
倏忽之间,比特币价格便轻舟已过万重山。故而人们戏称“币圈一日,人间一年”。
如此看不见、摸不着、许多人都还没弄懂原理的新兴事物,为何能引起全球投资者的
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今年我国宏观经济运行将有哪些特点?宏观*策取向如何?如何做好全年经济工作?经济日报记者就相关话题采访了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主任张宇贤。
记者:做好宏观经济预测,离不开对既有经济形势的系统分析和科学判断。对年经济社会发展如何评价?
张宇贤:年是极不平凡的年份,更是非常重要的年份——“十三五”收官之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之年。因此,我们观察中国经济既要看到过去1年的情况,也要把它放在5年甚至更长历史维度下进行考量。
过去的5年,中国经济经历了“三期叠加”“三性交织”的复杂局面,经济增速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策消化期叠加,周期性、结构性、体制性因素交织,还遭遇了中美经贸摩擦、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等。尽管道路艰辛,不确定性、不稳定性明显增加,但我们依然交出了一份让人民满意、世界瞩目、可以载入史册的高质量答卷。
这份高质量答卷可概括为一组重要数据。GDP首次突破百万亿元大关、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粮食总产量连续6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1亿非户籍人口在城镇顺利落户等重要经济数据再创新高、令人振奋。
特别是年,我国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经济顶住了巨大的冲击逆势增长,为寒意笼罩的世界经济注入了来之不易的暖流。我国不仅成为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唯一实现正增长的国家,而且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保持在30%左右,稳居世界第一。
记者:我国经济发展的成绩来之不易、弥足珍贵,这些实践与经验对今年及“十四五”时期有哪些启示?
张宇贤:年取得的巨大成就为今年开好局、起好步打下了坚实基础,应该说我们的市场预期更好了,物质基础更牢了,产业韧性更足了,市场动能更强了,民生保障更实了,应变经验也更多了。
我认为,我们能取得这些成就,一是得益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央坚强领导,既保持战略定力,坚持稳中求进,准确判断形势,又精心谋划部署,实现科学决策、果断决策;二是得益于对五个“根本”规律性深刻认识,即*中央权威是根本依靠、人民至上是根本前提、制度优势是根本保障、科学决策和创造性应对是根本方法、科技自立自强是根本支撑;三是得益于宏观经济*策、财*货币*策、就业*策和产业、投资、消费以及区域*策的协同发力、精准施策;四是得益于“六稳”“六保”*策快速落地见效。
记者:年我国经济预计将呈现什么样的走势?宏观*策取向上该如何做出调整?
张宇贤:总体看,今年经济发展可以概括为经济加快回升、*策温和回归。一方面,外部环境仍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同时我国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面临着不少挑战,特别是疫情冲击导致的各类衍生风险需要高度重视;另一方面,中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发展趋势没有改变也不会改变,对此我们要有系统观、辩证观、长远观。
对于今年我国经济运行,我们有一个基本判断:疫情防控将延续常态化,宏观经济*策将进一步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经济将加快回升,预计全年GDP增长将呈现“前高后低、逐季回落”的态势。
宏观*策走向方面,将保持宏观*策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不搞“急转弯”。
连续性就是继续实施积极的财**策和稳健的货币*策,保持对经济恢复的必要支持力度,*策操作上要更加精准有效,把握好*策时度效。
稳定性就是要把握好一些临时性救助*策的稳妥退出,如临时性抗疫国债等;稳定市场主体的*策要延续实施,如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策和信用贷款计划;财*赤字规模和地方专项债规模总体稳定,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
可持续性就是把握好宏观*策的力度,要处理好当前和长远、需要和可能、恢复经济和防范风险之间的关系,确保财*金融*策长期可持续,留有*策空间和余地,避免相关风险的过度积累。
在宏观*策制定及实施过程中,要注意辩证思维与系统观念相结合,逆周期调节与跨周期设计相结合,战略引导与战术执行相结合,总量*策与结构性*策相结合。
记者:做好今年经济发展工作,应该从哪些方面发力?有哪些建议?
张宇贤:构建新发展格局要迈好第一步、见到新气象,这就需要在关键处做好谋划和布局。一是要切实增强科技创新这个第一动力;二是要着力夯实实体经济这个重要基础;三是紧紧抓住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四是切实推动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五是要守住安全稳定这个根本底线。
在充分发挥消费的基础性作用方面,重点要做好增强消费能力、促进消费回升、引导消费回流、优化消费环境等工作,把实施扩大内需目标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结合起来,不断释放经济增长的内需潜力,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提升国民经济体系的整体效能。
在有效发挥投资关键性作用方面,要增强投资后劲,保持合理的投资强度,提高投资效率;要发挥中央预算内投资在外溢性强、社会效益高领域的引导和撬动作用,激发全社会投资活力。要加大新型基础设施、制造业设备更新改造、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等投资力度,同时要注意避免新兴产业的重复投资、重复建设。
在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方面,要统筹推进补齐短板和锻造长板,切实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在补齐短板上,要推动实施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产业基础再造工程,打好“卡脖子”技术攻坚战。要制定实施基础研究十年行动方案,打好“基础研究”持久战。在锻造长板上,要进一步巩固和提升优势产业链供应链,推进生产力布局优化,拓宽战略纵深和回旋空间,推动产业链创新链双向深度融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