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市论坛

首页 » 分类 » 常识 » 年辽宁省适应性测试地理试卷评析
TUhjnbcbe - 2021/2/24 10:19:00
精神障碍患者的饮食护理 http://www.bkspq.com/ways/12727.html

润物细无声

——年辽宁省适应性测试

地理试卷评析

本次测试为辽宁省新课程改革后的首次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适应性测试,地理试卷围绕立德树人、服务选拔、引导教学的核心功能,对接课程标准,注重考查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通过时代特征鲜明的真实情境,考核学生的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彰显育人价值。试卷结构合理,难度适宜。

一、重视素养考查、实现进中求稳

试卷结合新高考评价体系的要求和辽宁省考生特点,在题型设计、命题风格、信息呈现等方面,延续了近年来全国卷的命题特点,进中求稳。试卷知识结构合理,自然地理52分,人文地理48分。涉及地球运动、大气、水、内外力作用、城镇化、运输方式和交通布局、工业区位、农业区位、生态环境问题等知识,覆盖比较全面,实现了新课标、旧教材必备知识的完美结合。对主干知识的考查注重图文分析过程,以学科素养为导向,突出关键能力的考查。设计有高度,难度适中,科学地表达了高考评价体系的精髓,且符合中学地理教学实际,在稳与进的权衡中找到了最佳的结合点和平衡点。

试题强调从区域的视角认识地理事象的意识与习惯。第1、12、15、19题强调采用正确的方法与工具认识区域,在区域认知中隐含着综合思维的考查。第2、5题考查的解释、评价区域开发利用决策的得失则是思维的延续,设计的恰到好处。

学科的核心素养得到了充分体现。第7关于*土塬的变化塬与人类活动的关系,体现了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考查学生的思辨能力,培养辩证看待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各种影响。第10题关于岸上电力提供能源的主要目的,体现人类活动影响地理环境的方式、强度差异。第17题理解协调人地关系的措施与*策,体现了学科核心素养中的人地协调观。

试卷问题的设计有梯度、有深度,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学科逻辑组织语言作答,通过表达的条理和层次,反映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17题中(1)、(2)、(3)设问的内在逻辑;18题沿时间主线分析天气系统过境前后各影响因素的变化......,如何紧跟信息、表达准确而不直接套用书本结论,考查地理思维的同时注重语言表达能力的考查,易则易得巧妙,难则难得高级。

试卷在呈现方式上充分考虑省内学情,试题由易到难,由表及里,增加了试题的友好性。

二、落实考查要求、突出学科特色

试卷准确把握了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水平划分标准,对学生地理学科认知水平及价值判断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等水平进行科学测评。试卷选择体现时代精神、地域特色的素材构建问题情境,注重反映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与区域认知的价值取向,在试题和情境创设、设问等环节做到自然、贴切,突出地理学科的独特思维、分析方法,实现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的优化组合。

试题注重信息整理能力的考查。题目设计要求学生掌握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基本方法,快速、准确地从试题材料中将关键地理信息提取出来,提炼、整合后建立地理信息之间的联系,从而全面理解地理事物特征、过程与联系。信息呈现包括文字信息和图表信息。文字信息包括相对独立的文字资料、图和表的引文或说明、题干中的限定或提示。文字信息不只是给出解题的基础材料,还包含考查意图、内容和方法。试卷第5、6题弱筋小麦的材料,引导信息表达清晰,言简意赅。第13、14题材料中关于侧碛垄的说明利用学生已有知识进行描述,通俗易懂,帮助学生充分理解学术语言。第17题关于农村合作社苎麻生产的描述内容详尽、语言质朴,将考查内容与“五育”结合,实现了综合素质的培养与考查。

图像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图像信息指各种类型图像所提供的信息。试卷中七组图共19幅小图,涉及等高线图、等压线图、地理坐标统计图、地理结构统计图、原理示意图等,形式多样、图像清晰,承载地理信息量较大,很好的考查了学生提取信息、全面解读,从而获得深入分析路径的能力。第18题通过海平面气压场分布图反映实际天气过程,贴近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观察现象、探索原理。在图像的设计上也充分考虑了学生的能力水平,图例、注记准确规范,设计美观,提升试卷美感,增加亲切感。

试题通过图文资料和题干设问,引导学生运用相关知识和有关能力认识和说明问题,包括调动和运用基本的地理数据、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及分布、地理原理与规律等知识和能力进行做答,地理思维链条完整,学科特色浓郁。

三、体现区分功能、引领一线教学

试题总体难度适中,突出关键能力的考查,试卷区分度比较明显。试卷围绕地理环境的特点与性质、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多视角、多维度地考查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如第17题(3)和19题(3)要求学生能够提出必要的论据,论证和解决地理问题;能够用科学的语言,正确的逻辑关系,表达论证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过程与结果;能够正确运用地理观念,探究评价现实中的地理问题。第17题(1)、(2),第18题(2)、(3),第19题(2)要求学生能用地理知识和地理术语进行比较、判断、分析、阐述地理基本原理、过程和规律。第18题(1)和第19题(1)要求学生能用地理术语对地理事物概念、特征、分布和发展变化特征进行客观描述,尤其强调对地理事物时间、空间变化特点或规律的描述能力。第11题、12题的时间轴线,第13题、14题的南北坡空间差异等则提供丰富的带有探究意图的实践案例,考查学生用观察、调查等方法收集和处理地理信息的能力,独立思考并主动从体验和反思中学习的能力,克服困难的勇气及实事求是的精神,体现了高中课程改革的理念和要求。

试卷围绕立德树人,体现了新高考评价体系的要求,实现了从知识能力考查向“价值引领、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知识为基”的综合评价转变,为促进学生地理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引导一线教学和备考尽快落实课程改革的新思想、新理念助力。

辽宁省招生考试办公室

转载请注明来源省招考办官方
1
查看完整版本: 年辽宁省适应性测试地理试卷评析